肱骨干骨折治疗方法
肱骨干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功能锻炼、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治疗。肱骨干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1、手法复位外固定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稳定性骨折。通过专业医生手法调整骨折断端位置后,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8周。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愈合情况,避免过早负重导致二次移位。儿童患者因骨膜较厚、愈合快,多优先采用此法。
2、切开复位内固定
针对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或复位失败病例。常用锁定加压钢板、髓内钉等器械固定,术后早期可开始肩肘关节被动活动。手术能精确恢复骨骼解剖结构,但存在感染、神经损伤等风险。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术后并发症概率。
3、功能锻炼
拆除固定装置后逐步进行钟摆运动、爬墙训练等康复训练,配合热敷缓解关节僵硬。前2周以被动活动为主,6周后增加抗阻练习。康复过程中出现持续疼痛需及时就医,避免发生肩周炎等继发性损伤。
4、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镇痛,配合伤科接骨片促进骨痂形成。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期服用阿仑膦酸钠维D3片改善骨密度。禁止自行调整用药剂量,服药期间出现黑便等消化道症状应立即停药。
5、物理治疗
骨折愈合中期可采用超声波、经皮电神经刺激等理疗方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超短波治疗能减轻软组织粘连,每次15-20分钟,10次为1疗程。合并周围神经损伤时,选择低频脉冲电刺激维持肌肉张力。
恢复期保持每日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摄入,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减轻水肿,避免侧卧压迫骨折部位。定期进行握力球训练预防肌肉萎缩,6个月内禁止提拉超过2公斤重物。若发现固定装置松动或皮肤出现压疮,须立即返院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