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温低是什么原因
儿童体温低可能与保暖不足、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糖、严重感染等原因有关。体温低于36℃时需警惕病理因素,建议家长及时监测并就医排查。
1、保暖不足
儿童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较薄,在寒冷环境中容易散热过快。冬季未及时增添衣物、夏季空调温度过低、游泳后未擦干身体等情况均可导致体温下降。家长需注意环境温度调节,及时更换潮湿衣物,必要时使用暖水袋辅助复温。
2、营养不良
长期挑食或消化吸收障碍会导致热量摄入不足,体内糖原储备减少,产热能力下降。这类儿童多伴随体重增长缓慢、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症状。家长应保证每日摄入足量碳水化合物和优质蛋白,可适当增加坚果、全脂牛奶等高热能食物。
3、甲状腺功能减退
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良或获得性甲状腺炎会影响甲状腺激素分泌,表现为持续低体温、皮肤干燥、便秘、嗜睡等。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和甲状腺超声确诊,确诊后需遵医嘱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替代治疗药物。
4、低血糖
糖尿病患儿胰岛素过量、长时间未进食或肝脏糖异生功能障碍时,可能出现血糖低于2.8mmol/L的危急情况。除体温下降外,还伴随冷汗、震颤、意识模糊等症状。家长应立即给予含糖食物,严重时需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
5、严重感染
脓毒症等全身感染会导致外周血管收缩障碍和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出现 paradoxical hypothermia反常性低体温。新生儿、早产儿更易发生,需结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判断,确诊后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家长发现儿童体温偏低时,应先检查环境温度是否适宜,及时补充高热量饮食,用体温计动态监测腋温变化。若体温持续低于36℃或伴随精神差、拒食等症状,须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血糖等检测。日常需保证均衡营养摄入,寒冷季节注意穿戴保暖衣物,避免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