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衣原体如何感染
沙眼衣原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眼部分泌物、共用污染物品或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感染。感染方式主要有接触传播、母婴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
1、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沙眼衣原体感染者的眼部分泌物是主要传播途径。当健康人用手触摸感染者眼部后未清洁双手,再触碰自身眼睑或结膜时,病原体可通过黏膜侵入。该传播方式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更为常见,家庭成员间密切接触易造成交叉感染。
2、母婴传播
感染沙眼衣原体的孕妇分娩时,新生儿通过产道可能接触宫颈分泌物导致眼部感染。未经治疗的母婴传播概率较高,可引发新生儿包涵体性结膜炎。建议孕期筛查沙眼衣原体,阳性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奇霉素片、红霉素眼膏等药物干预。
3、间接接触传播
共用被病原体污染的毛巾、枕头、化妆品等物品可能造成间接传播。沙眼衣原体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时间,使用被污染的生活用品时,病原体可通过手指-眼接触途径感染。保持个人用品专人专用,定期高温消毒可有效阻断传播。
4、性接触传播
生殖器型沙眼衣原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至眼部。当接触感染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后触碰眼睛,可能引发包涵体性结膜炎。此类传播常伴有尿道炎或宫颈炎症状,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多西环素片、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治疗原发感染。
5、医源性传播
医疗操作中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医源性感染。眼科检查设备、手术器械若被污染,可能将病原体直接带入患者结膜囊。规范的器械灭菌流程和一次性用品使用可预防此类传播,疑似暴露者可预防性使用利福平滴眼液。
预防沙眼衣原体感染需注重个人卫生,避免用手揉眼,不与他人共用眼部用品。出现眼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氧氟沙星滴眼液等药物治疗。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时,建议同步筛查和治疗,对污染物品进行煮沸或含氯消毒剂处理。日常加强手部清洁,特别是接触公共物品后需用流动水充分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