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肝的功能和作用
中医理论中肝的主要功能包括疏泄气机、藏血、调节情志、主筋爪开窍于目,其作用贯穿全身气血运行与代谢平衡。
1、疏泄气机
肝的疏泄功能是维持气机通畅的核心,通过调畅全身气机促进脾胃运化、胆汁分泌。气机郁滞时可能出现胸胁胀痛、嗳气等症状,长期郁结可发展为肝气犯胃或肝郁化火。临床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方剂调理,配合情志疏导。
2、藏血功能
肝具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夜间血归于肝以滋养目窍筋脉,白天则释放血液供机体活动。肝血不足易导致视力模糊、肢体麻木,女性可见月经量少。四物汤、杞菊地黄丸等可补养肝血,需避免熬夜耗血。
3、情志调节
肝与怒、郁等情绪密切相关,情志失调最易伤肝。长期抑郁可致肝气不舒,表现为易怒、失眠多梦。治疗需结合疏肝解郁药物如丹栀逍遥散,配合移情易性的心理调适方法。
4、主筋爪
肝血滋养筋脉维持关节屈伸运动,其华在爪反映肝血盛衰。肝血亏虚时可见指甲脆裂、肢体震颤,严重者出现抽搐。芍药甘草汤可柔肝缓急,适度拉伸运动有助于筋脉柔韧。
5、开窍于目
肝经上连目系,肝血充足则视物清晰。肝阴不足易致眼干涩、视力下降,肝火上炎可引发目赤肿痛。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等方剂可针对性调理,同时需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
养护肝脏需注重情绪管理,避免长期抑郁或暴怒;饮食宜清淡少油腻,适量食用枸杞、菊花等养肝食材;保持规律作息尤其子时前入睡有助于肝血归藏;适度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柔缓运动可疏通肝经气血。出现持续胁痛、目赤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辨证调理,避免自行服用清热泻火类药物损伤肝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