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区别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原体、皮疹分布及并发症风险。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表现为手、足、口腔疱疹;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导致,疱疹集中于咽峡部。
手足口病的皮疹可出现在手掌、足底、臀部及口腔黏膜,部分病例可能伴随发热、食欲减退。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局限于咽峡部,如软腭、悬雍垂周围,常突发高热且吞咽疼痛明显。手足口病重症可能引发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疱疹性咽峡炎极少出现严重脏器损害。
疱疹性咽峡炎病程通常较短,发热持续1-4天,口腔疱疹2-3天消退。手足口病轻症约7-10天自愈,但肠道病毒71型感染可能导致病情急剧恶化。两者均通过粪口或呼吸道传播,但手足口病的传染性更强,易在托幼机构暴发流行。
预防两者均需注重手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患病期间宜进食温凉流质食物,用生理盐水漱口缓解口腔不适。若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或呼吸急促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恢复期应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并对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