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切口选择
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切口选择主要有掌侧入路、背侧入路、联合入路等方式,需根据骨折类型、软组织条件及患者个体情况综合决定。
1、掌侧入路
掌侧入路适用于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或涉及掌侧骨块的骨折。该入路通过桡侧腕屈肌与桡动脉之间的间隙进入,可充分暴露掌侧关节面,便于复位和固定。掌侧钢板置于桡骨掌侧面符合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支撑关节面,减少术后肌腱刺激风险。手术需注意保护正中神经和屈肌腱,避免术后腕管综合征。术后早期可开始功能锻炼,有助于恢复腕关节活动度。
2、背侧入路
背侧入路适用于背侧骨块移位明显的骨折或需处理下尺桡关节损伤的病例。该入路通过第三、四伸肌间隔之间进入,可直接显露背侧骨折块和关节面。背侧钢板固定需注意避免伸肌腱粘连,术后可能需延长制动时间。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背侧钢板可能提供更好的把持力。术中需保护桡神经浅支,避免术后感觉异常。
3、联合入路
联合入路适用于复杂粉碎性骨折或涉及掌背侧双柱损伤的病例。通过掌背侧联合切口可全面评估骨折情况,实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该方式能同时处理掌背侧骨块,提供多平面固定,但手术创伤较大,可能增加软组织并发症风险。术中需精细操作,尽量减少软组织剥离,术后需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4、微创技术
经皮微创技术适用于部分简单骨折类型,通过小切口或经皮置入克氏针、外固定架等实现骨折固定。该方法创伤小,可保留骨折端血运,但复位精度相对有限,需术中透视辅助。对于软组织条件差或开放性骨折患者,外固定架可作为临时或终极固定方式。术后需定期调整外固定架张力,防止复位丢失。
5、个体化选择
手术切口选择需结合骨折AO分型、患者年龄、骨质情况、功能需求等因素综合评估。年轻患者应优先考虑解剖复位和早期功能锻炼,老年患者可适当简化手术方案。合并腕关节不稳定或韧带损伤时,需同期处理相关病变。术前CT三维重建有助于评估骨折形态,制定个性化手术计划。
术后康复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早期以消肿止痛为主,中期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后期强化肌力恢复。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根据愈合进度调整康复计划。饮食上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钙质,如牛奶、鱼类、豆制品等,促进骨折愈合。避免吸烟饮酒,控制基础疾病,为骨折恢复创造良好条件。如出现持续疼痛、肿胀或活动受限,应及时复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