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片怎么看龋齿程度
牙片通过观察牙齿的透光性、龋洞深度及邻近组织变化判断龋齿程度,主要分为浅龋、中龋、深龋三类。
1、浅龋:牙片上表现为牙釉质表层局部透光区,龋损未突破釉牙本质界,牙齿表面可能出现白垩色斑块或粗糙感。此时可通过氟化物涂布或树脂充填治疗,无需侵入性操作。
2、中龋:牙片显示透光区扩展至牙本质浅层,龋洞深度约1-2毫米,可能伴随冷热敏感症状。治疗需去除腐质后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修复,必要时行间接盖髓术保护牙髓。
3、深龋:牙片可见透光区接近牙髓腔,龋洞深度超过牙本质厚度的2/3,常伴有自发痛或夜间痛。需进行牙髓活力测试,若牙髓未感染可采用氢氧化钙垫底后充填;若已引发牙髓炎则需根管治疗。
4、继发龋:牙片显示原有充填体边缘出现新月形透射影,提示充填物与牙体间存在微渗漏。需去除旧充填物及腐败组织后重新修复,严重者需嵌体或全冠修复。
5、隐匿性龋:牙片发现邻面釉质下扇形透光区,但临床检查未见明显龋洞。此类龋齿进展快,需尽早采用渗透树脂或预防性树脂充填干预。
定期口腔检查时建议每6-12个月拍摄咬翼片或全景片监测龋齿进展,日常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并配合牙线清洁邻面,减少高糖饮食摄入。发现牙片异常改变应及时就诊,避免龋损发展为牙髓病变。孕妇、正畸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可增加至每3-6个月进行影像学复查,青少年恒牙列建议每年拍摄曲面断层片评估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