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常规方法
西医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常规方法主要有血浆置换、人工肝支持系统、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肝移植等。急性肝功能衰竭通常由病毒感染、药物中毒、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干预措施。
1、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通过分离患者血浆并替换为健康供体血浆,可快速清除体内毒素和炎症介质。适用于合并肝性脑病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能暂时替代肝脏解毒功能。治疗需在重症监护下重复进行,每次置换量约为患者血浆总量的1-1.5倍。
2、人工肝支持系统
人工肝支持系统通过生物反应器或吸附装置模拟肝脏代谢功能,常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和生物型人工肝。可短期维持生命体征,为肝细胞再生或肝移植争取时间。需连续治疗24-72小时,可能发生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
3、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使用特异性药物,如N-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拉米夫定片控制乙肝病毒复制。辅以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保护肝细胞,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所有药物均需严格监测肝功能变化。
4、营养支持
采用肠内营养联合支链氨基酸制剂,每日热量控制在25-30kcal/kg。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在0.5-1g/kg,优先选择植物蛋白。需通过中心静脉补充维生素K和凝血因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肝移植
对于不可逆肝衰竭患者,原位肝移植是最终治疗手段。需符合MELD评分标准,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术后需长期服用他克莫司胶囊等免疫抑制剂,定期监测排斥反应和感染风险。
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饮食需低脂低盐,每日分6-8次少量进食。建议家属学习肝性脑病早期表现如性格改变,发现异常及时送医。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转氨酶和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