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是什么龋齿的形成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被细菌分解产酸导致的慢性破坏性疾病,其形成主要与细菌感染、饮食因素、宿主抗龋能力、时间积累有关。
1、细菌感染
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等致龋菌黏附于牙面形成菌斑生物膜,分解食物残渣中的糖类产酸,使局部pH值降至临界点以下导致牙釉质脱矿。菌斑堆积处常见于牙颈部、窝沟等不易清洁区域。
2、饮食因素
频繁摄入高糖食物为细菌代谢提供底物,尤其是蔗糖、糕点等精制碳水化合物。碳酸饮料等酸性饮品会加速牙体硬组织溶解,夜间哺乳的婴幼儿可能出现奶瓶龋。
3、宿主抗龋能力
牙釉质发育不全、排列不齐等结构缺陷会增加患龋风险。唾液分泌减少者缺乏冲刷作用和缓冲能力,头颈部放疗患者、干燥综合征患者更易发生猛性龋。
4、时间积累
从早期白垩斑到形成龋洞通常需数月到数年,脱矿与再矿化动态平衡被打破后,病变从釉质层向牙本质层进展,冷热刺激敏感症状逐渐显现。
5、继发因素
不良修复体边缘渗漏可能引发继发龋,牙龈退缩导致的根面暴露会使抗龋能力较差的牙骨质发生根面龋,糖尿病患者唾液糖分升高也易诱发龋损。
预防龋齿需每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并配合牙线清洁邻面,限制餐间零食摄入频率,每半年接受专业涂氟与窝沟封闭处理。儿童建议进行乳磨牙咬合面封闭,正畸患者需使用专用间隙刷清理托槽周围。发现牙面色泽改变或敏感症状时应尽早就诊,浅龋通过再矿化治疗可逆转,深龋需及时充填避免累及牙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