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引发出现了尿路感染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20-09-1650366次浏览

在如今的生活中,患有尿路感染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很多的因素会引发尿路感染的不断出现。下面,我们就一起从下面的文章中来探究下引发尿路感染的原因是什么吧。

1、上行感染是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之一, 绝大多数尿路感染是由上行感染引起的。正常情况下,尿道口及其周围是有细菌寄生的,但一般不引起尿路感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有轻微损伤时,或者细菌的毒力大,粘附尿道粘膜和上行的能力强,容易侵袭膀胱和肾脏,造成尿路感染感染。

2、尿路感染的原因与血行感染也是有联系的。 细菌从身体内的感染灶(如扁桃体炎鼻窦炎、龋齿或皮肤感染等)侵入血流,到达肾脏,先在肾皮质引起多发性小脓疡,然后,沿肾小管向下扩散至肾乳头和肾盏、肾盂粘膜,但炎症亦可从肾乳头部有轻微损伤的乳头集合管(如尿中的结晶损伤)开始,然后向上向下扩散。最后导致了尿路感染的出现。

3、淋巴道感染也易引发尿路感染的发生。 下腹部和盆腔器官的淋巴管与肾周围的淋巴管有多数交通支,升结肠与右肾之间也有淋巴管沟通。当盆腔器官炎症、阑尾炎和结肠炎时,细菌也可从淋巴道感染肾脏。这种尿路感染的途径更为少见。

以上所讲述的就是患有了尿路感染的原因的因素具体的讲述,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了解到这方面的尿路感染的知识,及时去治愈好尿路感染。

相关推荐

尿很黄味道很重是为什么
尿很黄、味道很重的情况,需要排除就是尿路感染。当然,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生理上的原因,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一下:在尿路感染的时候,由于尿液里面存在细菌,细菌对尿液里面的成分是有分解作用的,分解后产生的一些物质,有的就会产生这种臭味,味道很重这种情况。同样尿的颜色也会改变,变成颜色比较深,往往在这时候,还会有一些其他的症状,比如尿痛、尿频、尿急等,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化验尿常规或者其他检查等。第二种情况,正常的生理情况,患者平时比如喝水比较少,尿液就会出现浓缩的状态,颜色比较黄,因为浓缩,尿量里面的物质浓度比较高,所以味道也可能会变得很重,这种情况是正常的生理状况,平时多喝水就可以。
语音时长 01:13

2021-07-09

53798次收听

03:15
尿液黄有异味怎么回事
如果尿液特别黄,而且有异味,可能一个是生理性的,一个是疾病所导致的。如果颜色不是很黄,稍微有点异味,就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程度比较重,可能要考虑其它情况。从生理状况上说,如果患者喝水太少,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可能是饮食方面的原因,有些饮食里面含有黄色的色素,这些食品吃多以后,尿的颜色可能会变的更黄。如果出现发烧或腹泻,也有可能会出现尿液特别黄。肝胆方面的疾病,比如出现炎、黄疸,尿的颜色自然也会发黄。
02:06
总是尿频尿急怎么回事
第一,尿路感染,像尿道炎、膀胱炎。如果出现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尿痛的感觉,做个尿常规的化验明确是否有尿路感染。第二,中老年男性,有前列腺增生的问题,如果前列腺增生影响到了排尿,最早出现的就是尿频,还伴有尿急,尤其是夜里面起夜次数比较多,可以到医院做个B超,看看前列腺的大小。第三,膀胱功能问题,比如膀胱过度活动征。这是一种膀胱功能问题,也就是膀胱对尿量过于敏感了,有少量的尿液就会尿意频繁,出现尿频。所以,如果发现有尿频、尿急,应该到医院里面做进一步的检查。
01:50
男性尿里带血严重吗
男性尿里面带血是否严重和引起血尿的原因是密切相关。无论男女,出现血尿有几种原因,一是尿路感染;二是泌尿系统的结石;三要注意的就是肿瘤;四是肾炎人群也可能会出现血尿。因此,当男性出现血尿,首先我们要明确血尿的来源是肾小球源性的还是外科性的血尿。其次要明确血尿的性质是肾炎还是泌尿系感染,还是结石还是肿瘤,来针对性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
01:56
尿常规白细胞1+严重吗
尿里面出现白细胞最常见的情况,第一个尿路感染,最容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里面的白细胞增加,细菌增多,这时一般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治疗。第二种情况,要注意有无污染的情况,特别是女性人群,在做尿常规检查的时候,是否有白带的污染。第三种情况,白细胞的增多除了感染、污染因素以外,我们还要注意一些肾小球疾病,肾脏疾病也可以出现白细胞的增多,比方说出现无菌性的白细胞尿,那么常常提示肾脏有一些活动性的病变。
尿路感染用什么药
大多数尿路感染都需要积极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选择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可以联合用药。还可以使用清热解毒及利湿通淋的中成药来治疗。
尿路感染会复发吗
尿路感染容易复发,治疗不规范及没遵医嘱服药情况下,即便临床症状消失,感染也没有完全消除,很快会复发。有些尿路感染虽然治好,若不注意预防,复发可能性也较大。
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怎么办
膀胱癌术出现尿路感染时,可以应用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必要时也可以选择微创手术解除梗阻;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喝水、注意个人卫生等,有利于病情的缓解。
尿道口刺痛怎么办
可能是有尿道炎了,尿道炎是指尿道黏膜的炎症,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女性,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非特异性尿道炎和淋菌性尿道炎。后两种临床表现类似,必须根据病史和细菌学检查加以鉴别,多为致病菌逆行侵入尿道引起。需要多喝水,同时口服喹诺酮类抗生素和三金片,最好去医院做个相关检查,确诊之后,进行对症治疗。建议平时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穿棉质的内裤,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月经期的卫生,注意性的卫生,可以减少妇科炎症的发生。建议做一个尿常规检查,之前有不洁性行为的话,需要做一个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也要警惕淋病的问题,如果是淋病需要隔离治疗,选择青霉素或者菌必治治疗。水分要补充充足,多排尿,促进代谢,有利于康复。同时,如果是淋病的话,禁止性生活,同时伴侣一起检查。
语音时长 01:20

2020-01-09

64425次收听

老年尿路感染的原因是什么
老年患者泌尿系感染由前列腺疾病、膀胱肿瘤、泌尿系结石、膀胱颈硬化以及女性子宫脱垂等因素均使膀胱输尿管排出不畅,尿反流增加,排尿功能紊乱引起。细菌在引流不畅的的膀胱尿液中增殖极快,其中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为老年黏性复发性泌尿系感染的最常见原因。老年人由于泌尿道的局部及全身的免疫能力减退,这些都使老年人的泌尿系感染多有反复发作。老年人尿路感染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和尿液化验结果。但老年人的尿液化验结果往往和症状不一致,综合分析判断才能不至于误诊漏诊,对于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则要查明有无原发疾病的存在。脓尿有助于尿路感染的诊断,但由于易致白细胞解体的低渗尿和分解尿素成为氨的变形杆菌和葡萄球菌所致泌尿系感染在老年人多见,使脓尿、菌尿检出率低。
语音时长 01:34

2020-01-07

50819次收听

慢性尿路感染的症状
慢性尿路感染的症状有很多,比如尿频、尿急、尿不尽、尿痛、小腹部疼痛、腰部疼痛感等。慢性尿路感染的出现,多见于之前患有急性的尿路感染,没有彻底的治愈而导致感染,反复发作。如果慢性下尿路感染,比如尿道炎、慢性膀胱炎,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出现尿频、尿急、尿不尽、尿痛、小腹部疼痛等症状,一般不会伴有寒战、高热、血尿等。如果慢性上尿路感染,比如慢性肾盂肾炎,主要表现是反复出现腰部疼痛感。对于慢性尿路感染,需要做尿液培养及药敏检查。根据药敏检查,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规律治疗。通常情况下,可以选用喹诺酮类的抗生素,比如左氧氟沙星片或者是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克肟放生片进行治疗。一般需要用药需遵医嘱,待患者症状完全控制之后,需要去医院复查尿常规。尿常规完全正常,患者症状完全消失之后再考虑停药。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勤排尿。
语音时长 01:33

2019-12-19

57887次收听

尿道感染是什么造成的
革兰阴性杆菌是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约占尿路感染全部致病菌的80%~90%,其次是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约5%~10%尿路感染由革兰阳性细菌引起,主要是粪链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于无症状性细菌尿、单纯性尿路感染、或初发尿路感染。医院内感染、复杂性或复发性尿路感染、尿路器械检査后发生的尿路感染,则多为粪链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其中变形杆菌常见于伴有尿路结石者,铜绿假单胞菌多见于尿路器械检査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常见于血源性尿路感染。95%以上患者为单一细菌感染,极少数患者存在混合性细菌感染。
语音时长 01:40

2019-12-18

54604次收听

02:36
急性尿路感染怎么办
急性尿路感染一般需要尽快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条件的用药前行尿培养和血培养,同时明确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的诱因。去除诱因,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急性肾盂肾炎,临床症状重,需要静脉输液输入抗生素治疗;急性膀胱炎口服消炎药即可,一般选择广谱抗生素,有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时,可以选择针对性强的抗生素。需要根据患者年龄,全身状况、各个器官的功能、既往用药等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抗生素。首选头孢类的抗生素或者沙星类的喹诺酮类的抗生素,对尿路系统感染治疗效果好、见效快。口服喹诺酮类药物,适用于年龄大18岁的患者,因为该类药物可能会影响骨骼的闭合、营养发育。如果应用西药抗生素的时候。同时,可以辅助一些中成药改善症状。
孕妇尿路感染症状
孕妇尿路感染会有发烧、疼痛、血尿、尿频等情况,如果发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及早的做检查,确诊以后需要消炎治疗,需要多喝水,然后需要配合医生服用消炎药物,及早的改善病情。建议孕妇不要擅自吃药,还需要注意阴部卫生,降低患病的可能性。
尿痛吃什么药好
尿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要及时治疗,女性尿痛要查明原因对症用药,如果是尿路感染、尿道炎,可以通过抗生素消炎治疗,更年期激素下降导致的尿痛,需要补充雌激素治疗。男性也要查清楚细菌的种类,然后对症用药,平时还要注意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