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中耳炎流脓怎么办
宝宝中耳炎流脓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鼓膜穿刺引流、鼓膜置管术等方式治疗。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缺陷、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
家长需用无菌棉签轻柔清理外耳道脓液,避免用力过猛损伤耳道皮肤。可使用生理盐水湿润棉签辅助清洁,每日重复进行2-3次。清洁后保持耳部干燥,避免污水进入耳道。若脓液黏稠难以清除,可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软化后再清理。
2、抗生素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可局部抗感染。使用前需将药液温热至接近体温,患儿侧卧患耳朝上,家长轻拉耳廓使耳道变直后滴入3-5滴。滴药后保持体位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4次。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耳部刺痛或皮疹等不良反应。
3、口服抗生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适用于细菌性中耳炎。药物需按体重精确计算剂量,用温水冲服,每日分2-3次服用。疗程通常持续7-10天,即使症状缓解也须完成全程治疗。服药后可能出现腹泻或皮疹,需及时告知医生。
4、鼓膜穿刺引流
对于鼓室积脓严重的情况,医生会在局麻下用穿刺针抽出脓液。操作后需保持耳道干燥1周,避免擤鼻或剧烈运动。穿刺后可能暂时出现耳闷或轻微渗液,通常1-2日内自行缓解。该操作能迅速缓解耳痛并获取脓液培养标本。
5、鼓膜置管术
反复发作的化脓性中耳炎可能需手术放置通气管。全麻下在鼓膜切开小孔并植入通气管,维持中耳通气6-12个月。术后避免游泳或潜水,定期复查直至通气管脱落。该手术能有效预防听力下降和胆脂瘤形成。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鼻腔通畅,哺乳时抬高宝宝头部,避免呛奶引发感染。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减少二手烟暴露。急性期可用温热毛巾敷耳部缓解疼痛,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果泥等。恢复期适当补充含锌食物如瘦肉泥、蛋黄等促进黏膜修复。若出现发热不退、颈部僵硬或听力明显下降,应立即就医排查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