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应怎么治疗
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低下、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细菌性中耳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病毒性中耳炎可使用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过敏因素引起者可配合氯雷他定糖浆。用药期间需观察耳道分泌物变化,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物理治疗
急性期可采用局部热敷缓解疼痛,使用红外线照射促进炎症吸收。鼓膜未穿孔者可用苯酚甘油滴耳液镇痛,配合鼻腔减充血剂如呋麻滴鼻液改善咽鼓管通气。治疗期间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
3、手术治疗
反复发作的慢性中耳炎或出现鼓膜穿孔时,需考虑鼓室成形术或鼓膜修补术。合并胆脂瘤者需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术后需定期换药,避免耳道进水,防止继发感染。
4、病因治疗
因腺样体肥大导致咽鼓管阻塞者,需行腺样体切除术。过敏性鼻炎患者需长期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控制症状。免疫缺陷患者需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5、日常护理
保持耳道清洁干燥,洗澡时使用耳塞防止进水。避免用力擤鼻或高空飞行等气压变化活动。加强营养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保证充足睡眠。儿童患者家长需定期观察听力变化。
中耳炎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增强体质。出现耳痛加剧、高热或眩晕等症状时需立即复诊。儿童患者家长应定期带其进行听力筛查,监测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