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怎么办
急性心肌梗塞可通过紧急就医、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心脏康复等方式治疗。急性心肌梗塞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
1、紧急就医
急性心肌梗塞属于危急重症,发病后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急诊科。在等待救援期间应保持静卧,避免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有条件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缓解心绞痛症状,但不可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
2、药物治疗
确诊后医生会根据病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抗凝药物如肝素钠注射液,以及硝酸甘油注射液、美托洛尔缓释片等改善心肌供血。疼痛剧烈时可能使用吗啡注射液镇痛。
3、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恢复血流的主要手段,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通过导管技术疏通堵塞血管,一般需要在发病12小时内实施。术后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预防再狭窄。
4、外科手术
对于多支血管病变或介入治疗失败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取患者自身血管作为桥血管,绕过堵塞部位重建血运。术后恢复期较长,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
5、心脏康复
病情稳定后应参与系统的心脏康复计划,包括有氧运动训练、营养指导、心理疏导等。康复期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后需长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适量摄入燕麦、深海鱼、西蓝花等有益心脏的食物。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避免剧烈活动。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定期复查各项指标。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