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过敏性鼻炎常见是什么原因引起

发布时间:2020-09-1652398次浏览

过敏性鼻炎的发生,让很多朋友非常痛苦,了解过敏鼻炎的发病原因,是为了更有效,更准确的治疗疾病,引发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因素就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那么,引起过敏性鼻炎常见的原因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全面了解一下。

引起过敏性鼻炎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一:遗传因素。不少患有过敏性鼻炎疾病的患者,都用用家族过敏史,因此遗传因素是引起过敏性鼻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因二:环境恶劣。随着社会工业发展的快速,空气污染也越来约严重,不少患者因环境的恶劣引发过敏性鼻炎疾病。

原因三:真菌感染。一般腐败的有机物中,会含有大量的真菌,一旦患者长时间接触,就会引起真菌感染引起过敏性鼻炎。

原因四:屋内尘螨。尘螨主要寄生于居室内各个角落,其中以床褥、枕头、沙发垫等处内的灰尘中最多。螨的排泄物、卵、脱屑和其碎解的肢体,皆可引起过敏性鼻炎疾病。

原因五:吸入变应原,引起过敏性鼻炎季节性发病的多为花粉,常年性患者的致病物则是室内粉尘、真菌、动物羽毛或皮毛等。

原因六:食入变应原,儿童对食物过敏者较成人多见,生食物比熟食物更富有致病性。常见者如牛奶、鸡蛋、鱼虾、豆类及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抗菌素类等。

以上是引起过敏性鼻炎常见的原因有哪些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过敏性鼻炎会不会诱发哮喘
过敏性鼻炎是会诱发哮喘的。经常有一句话叫做一个气道,一个疾病,什么意思呢。就是上气道就是鼻腔的疾病,跟下气道肺的疾病是一回事,换句话说,过敏性鼻炎跟哮喘是一类疾病,所以这类疾病相互影响的。如果这个病人原来没有哮喘,只有过敏性鼻炎,多半很有可能在若干年以后发展成为哮喘。如果这个病人既有过敏性鼻炎,又有哮喘,如果过敏性鼻炎控制的不满意,哮喘是非常容易诱发的。所以有过敏性鼻炎的朋友,一定要警惕,要了解这个疾病跟哮喘之间的密切关系。如果是有症状及时的用药,及时的控制,如果说既有过敏性鼻炎又有哮喘,要把这两个疾病放在一起,共同管理共同治疗。把鼻炎控制好了,哮喘相对来说,一、更便于控制。第二、症状即使出现也不会太严重。所以千万要把上气道的疾病和下气道疾病放在一起共同管理,这样才有一个健康的呼吸道。
语音时长 01:20

2021-07-09

101405次收听

过敏性鼻炎鼻塞难不难治
过敏性鼻炎、鼻塞,是可以通过抗过敏的治疗,完全得到控制的。过敏性鼻炎有典型的症状,是流大量的清水样鼻涕、鼻塞、鼻痒以及连续的打喷嚏。当病人鼻塞症状明显的时候,可以给与鼻减充血剂进行治疗,像达芬霖或者是麻黄素进行喷鼻,以缓解病人鼻塞的症状。但是这种药物一般连续应用1周,就应该停止应用2-3天,再进行治疗,要进行间歇性喷鼻或交替性喷鼻,用鼻减充血剂进行治疗。鼻腔的鼻塞症状,同时一定要给与激素类药物进行喷鼻,像辅舒良、内舒拿或者是雷诺考特,同时还要用抗过敏的药物进行口服,像开瑞坦、仙特明或依巴斯汀。只有通过抗过敏的治疗,才能使鼻塞得到完全的控制,像鼻减充血剂、达芬霖或者是麻黄素,只是暂时使鼻腔的通气得到缓解。但是一定要避免鼻减充血剂持续的治疗,这样反而会形成药物性鼻炎。
语音时长 01:39

2021-06-25

73798次收听

过敏性鼻炎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最主要的是明确过敏原,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过敏原。过敏性鼻炎是一类因接触过敏原导致机体产生过敏反应,鼻粘膜充血水肿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性的疾病,是一类多因素疾病,与环境有明显的关联。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建议避免食用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海鲜、鸡蛋、牛奶等,建议清淡饮食,避免油腻及辛辣的食物,多食用新鲜瓜果等,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注意饮食均衡,增加营养,可适量食用优质蛋白等,如牛肉;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平素避免熬夜、注意休息。
语音时长 01:19

2020-12-10

106498次收听

过敏性鼻炎眼睛痒怎么办
过敏性鼻炎也叫做变应性鼻炎,是因为接触过敏原后引起的免疫反应,通常局限在鼻部,部分患者可伴随鼻外的过敏症状。当累及眼部时,可出现眼痒等症状,常见的为过敏性结膜炎,通常是由于过敏原累及或鼻粘膜分泌物通过鼻泪管刺激引起。眼部受到刺激后,会释放炎症因子,会引起结膜充血肿胀,累及神经后引起神经末端瘙痒。因此对于过敏性鼻炎引起的眼睛痒,可予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同时可予滴眼液控制症状;若症状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激素类药物。
语音时长 01:17

2020-12-10

90882次收听

最先进的过敏性鼻炎怎么诊断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准确的诊断是准确治疗疾病的前提,由于临床上过敏性鼻炎和一些疾病的症状比较类似,所以要确诊病症,一定要经过专业医生的检查,那么,最先进的过敏性鼻炎诊断方法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过敏性鼻炎能够预防吗
想要降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就要做好预防工作,不光需要人们在生活中尽量远离动物,动物毛发进入鼻腔后,会导致鼻腔出现不适感,可加重鼻炎症状,同时也应该尽量少吃生冷类食物。日常并注意做好个人卫生的打扫,以及治疗类似哮喘等病症。
过敏性鼻炎要吃什么好
某些水果与花粉有交叉的过敏原,可以引起过敏。比如桃、芒果与艾蒿、梨或者是豚草有交叉过敏原,可以引起过敏。对花粉过敏的人,有可能对这些水果过敏,所以要尽量的忌口。如果是对花生牛奶鸡蛋过敏的患者,应该忌口,不要吃花生牛奶鸡蛋。但是如果有的人特别喜欢吃牛奶鸡蛋,可以用这种食物进行脱敏治疗。怎么脱敏呢?比如牛奶,今天用牙签蘸一点点牛奶,涂到嘴唇上,第二天就蘸两次涂一涂,第三天蘸三次涂一涂,这样经过几个月以后,可以达到对牛奶的脱敏治疗。脱敏之后就可以吃牛奶了。所以过敏性鼻炎,忌口是有限制的,有一定时间段脱敏之后就可以不忌口了。
语音时长 02:10

2020-02-21

53791次收听

02:23
过敏性鼻炎的脱敏治疗方法
过敏性鼻炎的脱敏治疗,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方式的脱敏治疗,包括舌下含服以及皮下注射,需要一周用药1到2次。脱敏治疗的总疗程在三年以上,一般至少需要持续三年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一般适用于4到5岁以上的患者。要求在过敏原检测明确过敏原之后,再进行脱敏治疗。如尘螨过敏的患者,可以考虑用尘螨脱敏试剂进行脱敏治疗。舌下脱敏效果比皮下注射的脱敏效果要差。选择合适的脱敏方法,也是治疗过敏性鼻炎很重要的选择。孩子对于皮下注射引起的疼痛不能很好耐受,可以选择舌下含服的脱敏治疗方法。
01:49
过敏性鼻炎需要手术吗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主要包括预防过敏原的接触,规范的药物治疗,还有一部分患者可以使用免疫治疗,手术主要是针对一些合并的疾病,比如合并严重的鼻中隔偏曲,合并鼻息肉这些症状,可以同时进行手术。过敏性鼻炎目前的规范治疗,手术不是一个主要的选择。长期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的患者,可以采用神经阻断手术,阻断神经的敏感性,减轻和控制症状,因为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很多也是由神经反射引起,通过选择性的神经阻断手术,也能够达到控制症状的目的,但是还是不把手术作为主要的选择,因为药物治疗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01:52
过敏性鼻炎用什么药
过敏性鼻炎可以使用鼻用的激素,口服的抗组胺药,鼻用的抗组胺药,口服的顺尔宁。还有一个方法叫做鼻腔冲洗,列在第二线治疗方法里,但副作用非常小,很容易实施,特别是针对儿童过敏性鼻炎,有的时候鼻腔冲洗或者鼻腔喷雾,可能唯一的能够实行的方法。所以过敏性鼻炎除四种一线治疗药物以外,鼻腔冲洗也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法进行应用。
过敏性鼻炎如何食疗
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通过饮食方面的调理对疾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这类患者在生活中可以多摄入一些姜、莲藕、洋葱、益生菌等,同时还要避免食用一些可加重疾病的食物,比如烟、酒、海鲜、生冷食品等。
过敏性鼻炎症怎么预防
过敏性鼻炎要做好预防工作,平时要减少接触一些容易过敏的物体,还要注意通过一些方法增加自己的抵抗力,做好保护鼻子的工作,防止鼻腔受到寒冷的空气刺激后,再次发作。平时还要多给鼻子做按摩,这样就可以防止鼻炎复发。
02:39
过敏性鼻炎用什么中药好
过敏性鼻炎用祛除风邪、补气和芳香开窍的中药好。中药汤剂由若干味中药搭配而成,作用有:一、祛除风邪,过敏性鼻炎是外风的症状;二、补气,过敏性鼻炎病理基跟肺气虚或肺气不足有关系,中药汤剂起益气补气作用;三、芳香开窍的中药,苍耳子、辛夷等。中医进行预防性治疗。
02:05
过敏性鼻炎做什么检查
如果想要诊断过敏性鼻炎,首先,患者就需要进行过敏原检测,来检测患者有没有出现过敏体质的情况;其次,患者可以进行鼻腔的检查,患者的鼻腔可能会出现黏膜苍白、水肿的症状。但是,其实粘膜苍白、水肿的症状,不是属于过敏性鼻炎的特异性表现,可能是其他鼻炎的特点。当患者出现鼻部充血、水肿症状的时候,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查,发现阳性的情况,则可以诊断患者患有过敏性鼻炎这种疾病。诊断过敏性鼻炎的金标准,是进行鼻部的激发试验。但是,鼻子激发试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一般情况下,鼻子激发试验在临床上的应用,会比较少。因此,对于过敏性鼻炎,主要就是根据患者过敏原的阳性和鼻腔检查,以及临床出现鼻部黏膜的充血水肿,来诊断疾病。
原来病是由境生
我们中国的环境日益恶化人人都能感受得到。不仅仅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污染严重,很多二、三线城市的空气质量、水环境、土壤环境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下面着重讲一下环境污染对健康的不利影响。2006年6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环境与健康报告,世界各地100多名专家的研究结果显示:24%的疾病由可避免的环境暴露造成;5岁以下儿童中33%以上的疾病由环境暴露造成;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疾病每年造成400万儿童死亡,其中大多数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有1300多万人的疾病死亡可归因于可预防的环境原因;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总疾病负担,超过室外空气污染的5倍(引自《中国质量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