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能判断是牙龈萎缩
牙龈萎缩可通过观察牙龈边缘退缩、牙根暴露、牙齿敏感等症状判断,可能与牙周炎、刷牙方式不当、牙齿错位、遗传因素、激素变化等原因有关。
1、牙龈边缘退缩
牙龈萎缩最直观的表现是牙龈边缘向牙根方向退缩,导致牙冠部分暴露增多。健康牙龈应紧贴牙颈部,若发现牙龈与牙齿之间出现V形缺口或牙冠变长,可能提示牙龈萎缩。牙周炎患者常伴随牙龈红肿、出血,长期炎症刺激会导致牙龈组织破坏。
2、牙根暴露
牙龈萎缩后牙根表面逐渐暴露,肉眼可见牙齿根部颜色较黄且质地粗糙。暴露的牙根缺乏牙釉质保护,容易发生龋齿或楔状缺损。刷牙力度过大或使用硬毛牙刷会加速这一过程,建议改用软毛牙刷并采用巴氏刷牙法。
3、牙齿敏感
牙根暴露后,冷热刺激可直接作用于牙本质小管,引发短暂尖锐疼痛。若进食冷饮或吸入冷空气时出现明显不适,需考虑牙龈萎缩可能。脱敏牙膏如舒适达抗敏牙膏可缓解症状,但需配合牙周治疗解决根本问题。
4、牙齿松动
重度牙龈萎缩会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支持组织减少,出现牙齿松动或移位。牙周炎引起的萎缩常伴随牙周袋形成,需通过牙周探诊和X线检查评估骨吸收程度。早期干预可通过龈下刮治控制炎症,晚期可能需牙周夹板固定。
5、黑三角形成
相邻牙齿间牙龈乳头萎缩后,会形成明显的黑色三角形间隙。这种情况多见于牙齿排列不齐或正畸治疗后,食物容易嵌塞并加重牙周损伤。牙线配合冲牙器可减少食物残留,严重者需考虑牙龈移植手术修复。
预防牙龈萎缩需每日使用含氟牙膏轻柔刷牙两次,配合牙线清洁牙缝,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避免吸烟、控制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正畸治疗前需评估牙周状况。若发现牙龈持续退缩、牙齿敏感加重,应及时到口腔科进行牙周探诊和影像学检查,早期治疗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