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心绞痛会引起什么病
长期心绞痛可能引起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纤维化、心源性猝死等疾病。心绞痛通常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对心脏结构和功能造成不可逆损害。
1、心肌梗死
长期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时可能发生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引发心肌梗死。典型表现为持续剧烈胸痛伴大汗淋漓,心电图可见ST段抬高,心肌酶谱显著升高。确诊后需立即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等。
2、心力衰竭
反复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和心室重构,逐渐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治疗需控制血压和心率,常用药物包括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盐酸贝那普利片、呋塞米片等,严重者需考虑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3、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可影响心脏传导系统,诱发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患者自觉心悸、心跳不齐,动态心电图可明确诊断。稳定性心律失常可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盐酸胺碘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高危患者需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
4、心肌纤维化
长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心肌间质胶原沉积,形成弥漫性心肌纤维化。心脏磁共振显示晚期钆增强显像阳性,患者表现为心脏舒张功能减退。治疗以改善心肌代谢为主,可选用曲美他嗪片、辅酶Q10胶囊等药物,同时需严格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5、心源性猝死
严重心肌缺血可能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心源性猝死,常见于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预防措施包括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高危患者可考虑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肺复苏和早期除颤是抢救心源性猝死的关键。
长期心绞痛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冬季注意保暖。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出现胸痛持续时间延长或程度加重时需立即就医。建议每3-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CT或运动负荷试验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