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疱疹怎么办
病毒性疱疹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局部护理、免疫调节、疼痛管理和预防传播等方式治疗。病毒性疱疹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或2型感染引起,表现为皮肤或黏膜簇集性水疱。
1、抗病毒治疗
病毒性疱疹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胶囊和伐昔洛韦分散片,可缩短病程并减少复发。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2、局部护理
疱疹破溃后需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外涂阿昔洛韦乳膏或喷昔洛韦乳膏。合并感染时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保持患处干燥,避免抓挠,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3、免疫调节
反复发作患者可考虑使用胸腺肽肠溶片或匹多莫德口服液调节免疫功能。保证充足睡眠,补充维生素C片和复合维生素B片,避免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
4、疼痛管理
神经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加巴喷丁胶囊或普瑞巴林胶囊。冷敷患处可缓解灼热感,必要时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控制疼痛。疱疹后神经痛需持续营养神经治疗。
5、预防传播
发作期避免亲密接触,不共用毛巾餐具。生殖器疱疹患者需使用避孕套。孕妇产前检查发现活动性感染需进行剖宫产预防新生儿感染。
病毒性疱疹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富含赖氨酸的乳制品和豆类。急性期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1-2次,恢复期可涂抹维生素E乳促进皮肤修复。复发频繁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免疫功能,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降低复发风险。出现高热、头痛或疱疹累及眼部等特殊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