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缺铁性贫血可以适量吃动物肝脏、红肉、菠菜、黑木耳、红枣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富马酸亚铁颗粒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结合饮食与药物干预。
动物肝脏富含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如猪肝每100克含铁量超过20毫克,建议每周食用1-2次,烹饪时避免高温油炸以减少营养流失。红肉中的牛肉、羊肉铁含量丰富,且含有促进铁吸收的优质蛋白,每日摄入50-75克为宜,但需注意控制饱和脂肪摄入量。菠菜含有非血红素铁和维生素C,焯水后凉拌可减少草酸对铁吸收的干扰,建议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食用。黑木耳含铁量是猪肝的7倍,干燥状态下每100克含铁约185毫克,泡发后凉拌或炒食均可,但需注意充分泡发去除杂质。红枣作为传统补血食材,含铁量虽不及动物性食物,但富含环磷酸腺苷可促进造血功能,每日食用5-10颗为宜。
硫酸亚铁片是临床常用补铁剂,适用于单纯性缺铁性贫血,可能引起胃肠刺激症状,需餐后服用并避免与钙剂同服。右旋糖酐铁口服液吸收率较高,适合胃肠功能较弱者,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牙齿染色现象。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以蛋白为载体减少胃肠道反应,适用于妊娠期贫血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黑便属正常现象。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含铁量高且副作用较小,适合长期贫血患者,但需定期监测血清铁蛋白水平。富马酸亚铁颗粒适合儿童缺铁性贫血,口感较好但需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过量可能引起中毒反应。
日常饮食中可增加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以促进铁吸收,避免浓茶、咖啡等含多酚类物质饮品干扰铁质吸收。烹饪建议使用铁锅并适当增加酸性食材如番茄、醋来提高铁溶出率。长期素食者需定期检测血常规,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贫血症状改善后仍需维持补铁2-3个月以补充储存铁,期间每月复查血红蛋白指标。运动时注意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增加运动量导致缺氧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