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水痘症状及治疗方法
病情描述:
水痘症状及治疗方法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郭朝阳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水痘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处理、皮肤护理、隔离防护、并发症防治等方式治疗。水痘通常由病毒直接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等原因引起。

    1、抗病毒治疗

    水痘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胶囊、泛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抗病毒治疗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尤为重要,可降低并发症风险。使用抗病毒药物需注意可能出现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抗病毒治疗应在出疹后24-48小时内开始效果最佳。

    2、对症处理

    发热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但禁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瘙痒明显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口服氯雷他定糖浆。疱疹破裂后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对症处理能缓解不适但无法缩短病程。儿童用药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过量。

    3、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修剪指甲避免抓挠,婴幼儿可戴棉质手套。疱疹未破溃时不需特殊处理,破溃后可外用抗生素软膏。洗澡使用温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皮肤护理能预防继发感染和瘢痕形成。疱疹结痂后让其自然脱落,不可强行剥离。

    4、隔离防护

    患者需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通常需要7-10天。避免接触孕妇、新生儿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患者用品需单独清洗消毒。家庭成员未患病者可接种疫苗紧急预防。隔离防护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学校等集体单位出现病例时应及时报告疾控部门。

    5、并发症防治

    水痘可能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免疫功能低下者风险更高。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需立即就医。并发症治疗包括静脉用阿昔洛韦、抗生素和支持治疗。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并发症最有效方法。孕妇感染可能导致胎儿畸形,需特别关注。

    水痘患者应多休息,多饮水,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粥、面条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受凉。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康复。未患病儿童建议按计划接种水痘疫苗。患病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待完全康复后再逐步恢复日常活动。患者用品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煮沸消毒,衣物床单勤换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应及时复诊。

相关文章
什么原因引起的埃博拉病毒
与带有埃博拉病毒的野生动物接触,是引起人类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原因。但关于埃博拉病毒的具体来历尚无定论,目前怀疑与蝙蝠有关。 埃博拉病毒于1976年在刚果北部的埃博拉河沿岸被发现,当时有50多个村子的村民感染。根据现有研究发现,人类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原因,与接触非洲雨林中死亡的猴子和猩猩等野生动物有关。但也有相关实验证实,人类和猴子、猩猩均为该病毒的受害者,而蝙蝠才是埃博拉病毒的源头,因为蝙蝠感染博拉病毒后不会死亡。
埃博拉和新冠哪个传染性强
埃博拉和新冠相比,新冠的传染性更强一些。新冠病毒的传染方式比较多,甚至可以通过飞沫传播;而埃博拉病毒的传染方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接触传播。 虽然埃博拉病毒属于烈性传染病病毒,但其传染方式主要是接触传播。另外,性交、哺乳或生食受病毒感染的野生动物,也可能导致感染。 新冠病毒属于多途径传播,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粪口传播、母婴垂直传播以及性接触传播,基本上具备了常见疾病的所有传播途径。
新冠会不会和埃博拉结合
新冠病毒和埃博拉病毒,不属于同种病毒,其基因结构也不同,所以不会结合。新冠病毒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埃博拉病毒属于单股负链RNA病毒,呈长丝状体。但是,人类存在同时感染新冠和埃博拉病毒的可能性。
埃博拉出血热如何确诊
埃博拉出血热确诊可通过临床症状、一般检查和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 1.临床症状:埃博拉属于急性起病,发热迅速并发展为高热,头痛、肌肉疼痛、乏力、咽喉疼痛等症状,存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伴随症状。病程进入3-4天后可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也会持续加重,伴有不同程度出血症状,如皮肤粘膜出血、咳血、便血、血尿等,部分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多脏器受累和休克症状。 2.一般检查:埃博拉疾病可通过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病毒抗原、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和特异性IgM抗体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3.流行病学史:若来自疫区、21天内曾有疫区旅行史,或曾接触过来自疫区的发热者,以及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尸体、排泄物和被感染动物后,有明显发热症状,需多加警惕。
埃博拉病毒如何治愈
目前,埃博拉病毒完全治愈的可能性较小,可以根据病情,给予相应药物或辅助性治疗缓解病情、减少病毒入侵。 埃博拉病毒治愈率较低,仅能通过药物或辅助性治疗减少病毒入侵。药物治疗以对症为主,可适当给予利巴韦、干扰素等药物抗病毒治疗,但其治疗效果较差。因埃博拉病毒属于严重性传染病,感染者可出现全身出血性病变,早期有明显高热症状者,需配合退热药物治疗,出血严重者可予以止血药物治疗。 若伴有肾功能不全、肝肾功能损伤症状,需注意补充体液,维持血容量,保证肾脏灌注,并结合实际病情予以保肾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