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旭

技师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预约挂号

简介

张书旭,男,1968年生,博士、放疗主任技师、放射医学教授、医疗器械高工、肿瘤学博导。四川大学86级原子核物理专业本科毕业,理学学士;第一军医大学2003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工学硕士;南方医科大学2006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工学博士。2002年7月到美国学习高、低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和肿瘤放疗管理系统应用技术,2006年12月和2008年6月,先后两次获法国政府奖学金,到法国巴黎居里研究所、Henri Mondor Centre医院和Nice、Nante等地肿瘤研究中心进修学习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和4D放疗技术。自1990年开始在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原广州市肿瘤医院)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医用加速器应用和医学图像处理研究、以及研究生的带教工作,至今累计22年。自1996年后,全面负责放疗中心技术、科研、教学、管理工作。历任放疗中心技师、主管技师、副主任技师/高级工程师、放疗中心副主任、主任技师/硕士导师/放疗中心主任、教授。现受聘为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广州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导、肿瘤学博导。张书旭教授近年主持开展了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广州市科技计划、广州属高校科技计划、本院重大专项等各类研究项目18项,主要包括:2013广东省教育厅科技创新项目、2011年国家自然基金,2005、2007、2010、2011、2013广东省技项目,2011年广州市科技计划,2005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2008年广州市属高校科技项目,2007、2009、2010广州医学院科技项目和2004、2006广州市卫生科技项目,还承担了2008、2011本院重大专项,并参与了2009年度国家自然基金(排名第二)和多项省、市级科技项目(排名第二/三)。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张书旭教授在IMRT、IGRT和4D-CT重建及4D放疗方面成绩卓著。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基于体积变化的4D-CT重建”和“基于互信息的4D-CT重建”两种新的4D-CT图像重建法,并编写了相应的软件系统:旭辉4D-CT图像重建系统、书旭4D-CT快速投影重建系统等,现已取得软件著作权;同时,还主持开发了“书旭4D-CT肺功能评估系统”,并已取得软件著作权。曾获2007年度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还获2008年广州市科技成果(GK08033)、2012年广州市技成果(成果编码:GK12179),2009年广东省科技成果(粤科成登字20090070)和 2011年广东省科技成果(粤科成登字20110057)共3项,上述所有成果,张书旭教授均为第一作者。共发表和交流各类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EI收录8篇;参编著作3部,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9项。曾担任2005年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异地评审专家、2010年度高等院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网络评审家、2010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现任:《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编委《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编委《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通讯编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放射治疗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 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放射物理专业委员会 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放射物理学组 委员广东省医学会 放射肿瘤学分会 常委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 医学辐射防护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医学物理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近年主持的项目(排名第一):[1] 2013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在线滑轨CT图像引导的鼻咽癌自适应放疗新技术[2] 2013年,广东省教育厅科技创新项目:在线CT图像引导的鼻咽癌自适应放疗新技术(项目编号:2013KJCX152)。[3] 2011年,国家自然基金(编号:81170078)、广东省科技计划(编号:2011B031800111)、广州市科技计划(编号:2011J4300131):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时保护正常组织和肺功能的新技术研究[4] 2011年,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重大专项:4D-CT引导的放疗新技术研究,[5] 2010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4D-CT和在线图像引导下的精确放疗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0B031600146)[6] 2010年,广州医学院省重点学科方向资助项目:四维放射治疗[7] 2009年广州医学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10-1-11):基于4D-CT和在线图像引导下的精确放疗技术研究[8] 2008年广州市属高校科技计划项目(08A008):四维放射治疗的关键技术研究[9] 2008年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重大专项:四维放射治疗的关键技术研究[10] 2007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B031509009):图像引导放疗(IGRT)体位自动校正系统的研制[11] 2007年广州医学院自然科学科研究重点项目(0702009):图像引导放疗(IGRT)体位自动校正系统的研制 [12] 2006年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06-YB-177):多螺旋CT图像引导肺癌精确放疗的研究[13] 2005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B36001016):三维可视化后装治疗模拟计划系统设计研究 [14] 2004年广东省医学科研究基金项目(A2004577):三维可视化后装治疗模拟计划系统设计研究[15] 2004年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基金项目(No114):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计划设计和验证研究近年参与的科研项目:[1] 2013年,广东省医学科研究基金项目(编号:B2013186):后装调强放疗计划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2] 2013年,广医项目(编号:2013A42 )基于PCNN的PET/CT靶区分割在生物调强放疗中的应用。[3] 2013年,广医项目(编号:2013A37 ):自适应放疗中图像快速变形配准方法的研究。[4] 2013年,广医项目(编号:2013A40 ):鼻咽癌自适应放疗中剂量变形与累积方法的研究。[5] 2013年,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编号:20131A011162):后装调强放疗计划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6] 2012年,广医青年项目(编号:2012A17):后装调强放疗计划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7] 2013年,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编号:20131A011165):在线滑轨CT 图像引导的宫颈癌自适应放疗新技术研究。[8] 2012年,广医青年项目(编号:2012A16):脑功能影像引导的鼻咽癌自适应放疗新技术研究。[9] 2009年度国家自然基金,Demons模型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编号:30970866,张书旭排名第二。[10] 2009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数据 3D 与盆腔肿瘤可视化手术,编号:2009B030801360, 张书旭排名第二,负责技术指导。[11] 2007年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A2007290):基于16层CT的四维图像重建技术及其在放疗中的应用, 张书旭排名第二,负责技术指导。[12] 2008年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08-YB-183):呼吸运动对靶区受照剂量分布的影响研究,张书旭排名第二,负责技术指导。[13] 2007年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07-YB-178):图像引导放疗(IGRT)体位自动校正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张书旭排名第二,负责技术指导。[14] 2002年广东省医学科研究基金立项项目(A2003683):后程补量放疗技术对鼻咽癌临床疗效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应用研究[15] 2001年广东省医学科研究基金立项项目(A593):介入性内支架放置结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胆管癌的研究,排名第三[16] 2001年广东省医学科研究基金立项项目(A2001594):腔内微波热疗配合外放治疗鼻咽癌原发灶的临床研究发表和会议交流论文目录:[1] Ruihao Wang, Shuxu Zhang*, Hui Yu1, Shengqu Lin, Guoqian Zhang, Rijie Tang, Bin Qi. Optimal beam arrangement for pulmonary ventilation image-guid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for lung cancer. Radiation Oncology. 2014,(Revised)(通讯作者)[2] ZHANG Shu-xu, ZHOU Ling-hong, LIN Sheng-qu, YU Hui, ZHANG Guo-quan, WANG Rui-hao, QI Bing. 4D-CT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pulmonary average CT values. Biomed Mater Eng, 2014,(1):85-94. (SCI)[3] Rui-hao Wang, Shu-xu Zhang*, Ling-hong Zhou, Guo-qian Zhang, Hui Yu, Xiao-dan Lin, Shengqu Lin. Volume and dosimetric variations during two-phase adaptive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Biomed Mater Eng, 2014,24(1):1217-1225. (SCI)(通讯作者)[4] Shu-xu Zhang, Peng-hui Han, Guo-qian Zhang, Rui-hao Wang,Yong-bin Ge, Zhi-gang Ren, Jian-sheng Li, Wen-hai Fu. Comparison of SPECT/CT, MRI and CT in diagnosis of skull base bone invasion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Biomed Mater Eng, 2014,24(1):1117-1124. (SCI)[5] Lu Zhou, Linghong Zhou, Shuxu Zhang*, Xin Zhen, Hui Yu, Guoqian Zhang, Ruihao Wang. Validation of an Improved ‘Diffeomorphic Demons’ Algorithm for Deformable Image Registration in 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Biomed Mater Eng, 2014, 24(1):145-153.(通讯作者)(SCI)[6] Hui Yu, Shu-xu Zhang, Rui-hao Wang, Guo-qian Zhang, Jian-ming Tan. The Feasibility of Mapping Dose Distribution of 4DCT Images with Deformable Image Registration in Lung. Biomed Mater Eng, 2014,24(1):373-382. (SCI)[7] ZHANG Shu-xu, WANG Rui-hao, ZHOU Ling-hong, YU Hui, ZHANG Guo-quan, QI Bing ,LIN Sheng-qu.3D Pulmonary Ventilation Based on 4D-CT and Deformation Image Registration. ICMIPE,October 19-20, 2013, Shenyang, China,P1-5. (EI)[8] Zhang SX*, Lin SQ, Yu H, Zhang HN, Zhang GQ, Han PH. Application of AIP and MIP CT on individual GTV delineation for tumor moving with respiration,2012 iCBEB Proceedings,Vol.2,P736-739.Macau, China, 2012. 05.28-30 (EI)[9] Zhang SX*, Yu H, Lin SQ, Zhang HN. Four-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4D-CT) reconstruction without an external breath surrogate, 2012 iCBEB Proceedings, Vol.2, Page(s): 814-816, Macau, China. 2012.05.28-30 (EI)[10] ZHANG Shu-xu, ZHOU Lin-hong, Yu Hui,et al.4D-CT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body volume change(World Congress on Medical Phys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September 7–12, 2009, Munich, Germany. IFMBE Proceedings Vol. 25(1):569-572[11] Zheng J, Liu B, Zhang L, Jiang L, Huang B, You Y, Jiang Q, Zhang S, Lu J, Zhou Y. The protective role of polymorphism MKK4 -1304 T>G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s modulated by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status. Int J Cancer.[12] 张国前,张书旭,韩鹏慧.动态调强放射治疗滑窗技术的剂量和机械稳定性评价,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0):21-24. [13] 韩鹏慧,张书旭,葛永斌,任志刚,李建生,傅文海,张国前. 鼻咽癌颅底骨侵犯SPECT和MRI及CT检测对比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8(20):37-39.(增)[14] 张国前,张书旭. 功能成像及其在肺癌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医学物理,2011,28(3):2584-2587,2596.[15] 余辉,张书旭,韩鹏惠,张国前.Fletcher宫腔管的不同曲度对宫体周围重要器官受照剂量的影响.中国辐射卫生,2011,20(3):268-296,272.[16] 余辉,张书旭.4DCT图像二维配准与三维配准的区别.医疗装备,2011,24(7):6-8.[17] 余辉,张书旭,陈静. 应用MatriXX测量西门子PRIMUS加速器治疗床的金属部件对射野剂量分布的影响,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1,28(4):2712-2715,2718.[18] 张海南,汤日杰,张书旭,谭小军,蔡霜,高蔚英.多模态融合图像与病理学在盆腔肿瘤靶区勾画中的差异性研究. 中国医学工程,2011,10(4):13-15.[19] 张海南,汤日杰,张书旭,蔡霜. CT/MRI融合图像在盆腔肿瘤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 中国医疗设备,2011, 2011,26(5):154-156.[20] 张海南,汤日杰,张书旭,蔡霜,彭俊琴,张爱芳. 基于4D-CT图像在肺癌放疗靶区勾画设计中的应用. 2011,10(5):4-6.[21] 时颖华,周凌宏,刘迎军,甄鑫,卢文婷,张书旭.6M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蒙特卡罗模拟.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1,31(2):220-224.[22] 张书旭,周凌宏,杨俊,等. 周期运动靶区受照剂量分布的模拟计算及验证,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0, 30(2)[23] 张书旭,余辉,杨俊,等. 平均密度和最大密度投影CT在放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0 [24] 张书旭,周凌宏,杨俊,等. 基于4D-CT研究随呼吸运动靶区的剂量分布规律[J].中国医学物理,2010[25] 张书旭,余辉,杨俊,等.基于体积变化的四维计算机断层图像重建研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26] 王诗琴,张书旭,余辉,谭剑明.鼻咽癌进行图像引导放疗时不同配准方法对体位校正的影响,中国医疗设备,2010 [27] 余辉,王诗琴,张书旭,等. VARIS图像配准软件在放疗摆位验证中的应用特点.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0,27(6):2250-2253. [28] 刘忠翔,张书旭,余辉,等.基于MatriXX系统探讨周期运动靶区调强放疗剂量分布特点[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5):1796-1798[29] 刘忠翔,张书旭,余辉,等.基于Cine模式扫描实现动态靶区精确勾画的实验研究[J]. 肿瘤基础与临床,2010,23(3):241-243. (08A008,2010-1-11)[30] 刘忠翔,张书旭,余辉,等.基于Cine扫描的4D-CT图像重建系统设计研究[J]. 医疗装备, 2010,23(8):20-23.[31] 张书旭,周凌宏,陈光杰,等.二维空气电离室矩阵MatriXX系统的应用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9,29(1):93-96.[32] 张书旭,周凌宏,陈光杰,等. 基于MatriXX系统研究呼吸运动对靶区受照剂量分布的影响[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9,18(2):138-141 [33] 张书旭.基于4D-CT探讨运动靶区的受照剂量分布,2009年全国放射肿瘤物理学术会义,专题发言[34] 张书旭,周凌宏,杨俊,等. 基于相邻图像最相似原理的4D-CT重建研究,第四届泛珠江区域放射肿瘤学学术大会,2009年4月23-26,武汉[35] 张书旭,周凌宏,徐海荣,杨俊,等. 基于相邻图像最相似原理的4D-CT重建研究,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9,26(5):1409-1414[36] 张书旭,周凌宏,徐海荣,等. 4D-CT重建及其应用研究新进展[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9, 26(2):1046-1050. [37] 张书旭,周凌宏,陈光杰,等. 基于相似性测度的4D-CT重建实验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09,18(1): 35-37. [38] 张书旭,周凌宏,杨俊,等. 随呼吸运动靶区受照剂量分布的模拟计算及验证,第四届泛珠江区域放射肿瘤学学术大会,2009年4月23-26,武汉 [39] 张书旭,余辉,王诗琴,等. MatriXX系统在放疗质控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09,18(3):272-274. [40] 张书旭,周凌宏,陈光杰,等. MatriXX系统结合TLD测量电子线全身放疗射野剂量参数的研究[J]. 中国医疗设备, 2009,24(2):9-11.[41] 张书旭,周凌宏,陈光杰,等.二维空气电离室矩阵MatriXX系统的应用研究,2008年全国肿瘤放射治疗暨放射肿瘤物理学学术全议,P225-230。2008年12月26-28,广州[42] 张书旭,周凌宏,陈光杰,等.呼吸运动对靶区受照剂量分布的影响,第三届泛珠江区域放射肿瘤学大会,大会专题报告,P294-295,2008年4月24-26,福州[43] 张书旭,周凌宏,陈光杰,等.二维空气电离室矩阵MatriXX系统的应用研究,第三届泛珠江区域放射肿瘤学大会,大会专题报告,P324-325, 2008年4月24-26,福州[44] ZHANG Shu-Xu, CHEN Guang-Jie, ZHOU Lin-Hong,et al. Influence of Motion Artefacts on the Design of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Plan[J].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English Edition), 2007, 16(3): 123-130[45] 张书旭,陈光杰,周凌宏,等. 运动靶区CT三维重建对其体积与形状影响的探讨,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7年,21(5):14-17[46] 张书旭,徐海荣,陈光杰,等. 呼吸运动对靶区三维重建的影响,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6,23(6):400-404,461。[47] 张书旭,杨克柽.模拟呼吸运动体模设计和应用初步研究.2006国际医学物理学术会议暨全国放射肿瘤物理学学术年会,2006年9月3-6日,杭州。摘要,P144[48] 张书旭,杨克柽.模拟呼吸运动体模设计和应用初步研究. 第一届泛珠三角区域肿瘤放射治疗学术会议,2006年5月12-14日,广州。P166-172。[49] 张书旭,杨克柽. 图像引导肺癌精确放疗研究进展.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系统肿瘤治疗新技术交流会议,2006年4月20日,广州。[50] ZHANG Shu-xu, ZHOU Lin-hong, CHEN Guang-jie, et al. Four-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4D-CT)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similarity of spatial adjacent images[J].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English Edition) 2008,17(3):106-113. [51] 张书旭,周凌宏,陈光杰,等. 4D-CT重建及其在肺癌放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辐射卫生,2008,17(3):375-377. [52] 张书旭, 陈光杰,周凌宏,等.基于CT图像的后装治疗模拟计划系统设计初步研究,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7,26(5):449-453[53] 张书旭,林生趣,周应杰,等.三维后装治疗模拟计划系统设计和验证研究,医疗设备信息,2007,22(3):1-4.[54] 张书旭,李文华,徐海荣,等.TLD和仿真盆腔模型核查宫颈癌后装治疗三维剂量分布的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05,14(3):167-169.[55] 张书旭,林生趣,徐海荣.宫颈癌腔内后装治疗剂量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31(11):862-865.[56] 张书旭,徐海荣,林生趣,等. 三维可视化后装治疗模拟计划系统设计和验证的初步研究.现代放射肿瘤学进展学术研讨会,2005年,福州。[57] 张书旭, 陈光杰,周凌宏,等.基于CT图像的后装治疗模拟计划系统设计初步研究, 广州中法国际放射肿瘤研讨会,2006年12月4-7日,P238-247[58] 张书旭,林生趣,黄文喜,等.基于CT图像的后装治疗模拟计划系统设计和验证的初步研究. 2006国际医学物理学术会议暨全国放射肿瘤物理学学术年会,2006年9月3-6日,杭州。[59] 张书旭,沈国辉,林生趣,等.三维可视化后装治疗模拟计划系统设计和验证的初步研究. 第一届泛珠三角区域肿瘤放射治疗学术会议,2006年5月12-14日,广州。P173-178[60] 张书旭,王兆武,沈国辉,等.宫颈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剂量分布特性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7):882-884. [61] 张书旭,王兆武,沈国辉,等.鼻咽癌调强放疗受照剂量分布特性研究[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6,19(3):203-205. [62] 张书旭,徐海荣,林生趣,等.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受照剂量对比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24(8):937-939.[63] 张书旭,王兆武,沈国辉,等.鼻咽癌三种不同放疗方式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对比研究,2005年拓能国际放疗新技术研讨会,2005年2月26-27日,上海,中国医学物理学会,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分会,P173-178[64] Zhu Lin, Zhou Linghong, Zhen Xin, Lu Wenting, Zhang Shuxu, Wang Zhuoyu, Recsearch on the Two Kinds of Convolution Kernels in IMRT(EI收录),ICBBE2008,2008.5[65] Jun Yang, Xin Zhen, Zhou Linghong, Shuxu Zhang, Lin Zhu, Wenting Lu. Geometric correction for Cone-Beam CT reconstruction and artifacts reduction(EI收录),ICBBE2008,2008.5[66] Lu Wenting, Zhou Linghong, Yang Jun, Zhen Xin, Zhang Shuxu, Wang Zhuoyu, Zhu Lin, Accurate lateral scatter correction within the MatriXX. (EI收录),ICBBE2008,2008.5[67] 张书旭,沈国辉,叶育盛. 常规电子线治疗剂量计算程序的设计研究。中英文摘要,2008年 全国肿瘤放射治疗暨放射肿瘤物理学学术全议,P396,2008年12月26-28,广州[68] 张书旭,李文华,徐海荣.高剂量率后装192Ir源剂量测试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4,28(3):135-138.[69] 张书旭,李文华,徐海荣,等.宫颈癌三维放射治疗的新进展[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4,21(4):196-199. [70] 张书旭,徐海荣,林生趣,等.宫颈癌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4,21(5):252-254,261. [71] 张书旭,沈国辉,陈红,等.鼻咽癌面颈联合野适形铅挡块制作技术改进及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3,18(7):21-23.[72] 张书旭.Varian Clinac-6X直线加速器剂量计数激增的处理[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1,25(1):55.[73] 张书旭.Varian Clinac-6X直线加速器水冷系统改造经验[J].医疗卫生装备, 2000,3:54. [74] 张书旭,沈国辉,陈红.后装治疗机放射源到位精度的检测——以“假”代“真”法[J].医疗设备信息,2000,4:17,41. [75] 张书旭.VARIAN CLINAC-6X加速器电离室典型故障分析处理[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0,P34.[76] 张书旭.进口后装机巧用国产源[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1999, 23 (3) :167-168. [77] 沈国辉,张书旭,吴少焜,等. 电子束输出剂量随射野大小变化规律的探讨[J]. 中国辐射卫生,2008,17(3):272-273.[78] 张海南,汤日杰,张书旭,等.16层螺旋CT盆腔低剂量扫描的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1):9-11,14.( A2007290;0709110;2006-YB-177)[79] 沈国辉,张书旭,吴少焜,等.电子线靶区剂量计算软件的设计和实现[J]. 中国医疗设备,2008, 23(7):16-18. [80] 余 辉,徐海荣,张书旭,等.后装腔内治疗剂量计算的方法及临床应用[J]. 中国医疗设备,2008,23(6):81-84.[81] 叶育盛,张书旭,沈国辉,等. 电子束输出剂量随射野大小变化规律的探讨. 第三届泛珠江区域放射肿瘤学大会, P323, 2008年4月24-26,福州[82] 张海南, 汤日杰, 张书旭等. 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鼻咽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7,13(2):99-101.[83] 张海南, 汤日杰, 张书旭等. 多层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鼻咽部肿瘤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8):40-43.[84] 张海南,张书旭,汤日杰等.盆腔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 , 2006, 16(02):150-152. [85] 余辉,徐海荣,张书旭.宫颈癌放疗加辅助治疗的进展, 中国辐射卫生, 20O6, 15(2):253-255(徐老师项目)[86] 李文华,张书旭,周猛,等.临床后装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研究进展,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4,21(5):255-257,261. (徐老师项目)[87] 徐海荣,张书旭,李文华.宫颈癌腔内放射治疗的三维剂量分布验证,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9):796-798. (徐老师项目)[88] 李文华, 张书旭, 徐海荣.宫颈癌后装治疗的剂量分布测试[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5,22(3):501-504. (徐老师项目)[89] 余辉,徐海荣,张书旭.宫颈癌放疗加辅助治疗的进展, 中国辐射卫生,2006,15(2):253-255. (徐老师项目)[90] 张涛,张书旭,崔书中,等.改变CT扫描层厚或扫描野对靶点的影响[J]. 医疗设备信息,2005,20(3):4-5. [91] 林晓丹, 周同冲, 张书旭,等. 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观察[J]. 右江医学, 2005,33(4):360-361.[92] 刘学奎,曾宗渊,张书旭等.兔颌下腺移位术防治放疗后口干燥症[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5,25(5):445-446. [93] 史建军,邵汛帆,莫志文,张书旭,邓敬锋. 24例恶性脑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分析[J]. 肿瘤学杂志,2005,11(5):377-378.[94] 林晓丹,周同冲,张书旭,等.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6):17-18.[95] 刘锦全,陈冬平,张书旭,等.小分割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近期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3,9(8):33-34. [96] 史建军,李健,张秀萍,张书旭.局部复发鼻咽癌三维适形放疗近期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03,32(7):853-854. [97] 赵丽华,王兆武,张书旭.高剂量率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晚期乳腺癌[J].中国癌症杂志,1999,9(2): [98] 王兆武,张书旭,潘国英.高剂量率(192)铱插植放射治疗12例舌癌近期疗效观察[J].癌症,1996,15(1):7.

擅长

各类恶性肿瘤放射治疗

张书旭医生预约挂号 *为您展示近两周医生出诊情况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日期

时间

上午
下午

06月04

周二

06月05

周三

06月06

周四

06月07

周五

06月08

周六

06月09

周日

06月10

周一

日期

时间

上午
下午

06月11

周二

06月12

周三

06月13

周四

06月14

周五

06月15

周六

06月16

周日

06月17

周一

同科室医生

同城医生

健康知识

实时具体收录:

全国医院12086家 医师信息30万+ 科室介绍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