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预约挂号
简介:

一、学科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消化系疾病诊治机构,是广西消化临床重点专科,是内科学消化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科室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人才和技术为根本,以高品质医疗质量为标准,以良好医德规范为准则推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目前,科室在疑难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特别是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胆胰疾病、消化道狭窄及胃肠道息肉、早癌等领域的内镜下治疗,以及在慢性肝病、胃肠动力障碍、炎症性肠病等诊治方面处于全国先进、区内领先的水平,临床业务及技术指导辐射至区内大部分地区,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消化内科由消化病房及内镜诊疗部组成。目前病区编制床位48张,内镜诊疗部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奥林巴斯电子胃肠镜及超声内镜系统。学科师资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完整,人员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较高。依托广西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的体制优势,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学科已培养出一支年轻、充满活力、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疗队伍。现有医护人员4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6人。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2人,硕士生导师资格2人,拥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14人。护理及技术人员23人。

二、诊疗范围及特色医疗技术

科室以传统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疾病为主要诊治对象,充分利用人才和设备的优势,全面开展了包括普通及无痛电子胃肠镜、超声内镜、小肠镜、十二指肠镜、放大内镜、化学或电子染色(NBI),以及肝脏超声瞬时弹性成像【即无创肝纤维化诊断系统(FibroTouch)】,C13/14尿素呼气试验、肝脏穿刺活检术等诊治检查技术,多项复杂内镜诊治技术处于全国先进、广西领先水平。临床诊疗特色及新技术开展情况如下:

1.胆胰疾病的内镜诊治:胆胰疾病的内镜微创治疗是科室的传统优势项目。科室大力开展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胰管结石取石术、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胆管胰管狭窄扩张及支架植入术、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等。主要适用于胆总管结石、胆胰管狭窄、胆管肿瘤、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道寄生虫、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胆道术后狭窄、其他原因所致的梗阻性黄疸及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治,较传统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势。

2.胃肠道肿瘤早诊早治:科室从基础到临床已开展了一系列包括肿瘤分子机制、免疫调控等基础研究,并将内镜常规及放大、染色如如窄带成像技术(NBI)、超声内镜等技术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提高了胃肠道早癌、息肉、粘膜下肿瘤的诊断率。针对早癌病灶包括胃肠道息肉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黏膜下剥离术(ESD)、息肉电凝电切除术等。对消化道粘膜下肿物行粘膜下肿物挖除术或全层切除术(STER、EFR)等,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

3.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综合诊治:科室是食管胃静脉曲张全国委员、广西学组组长单位。对各种原因所致的消化道出血诊治在区内处于领先水平。针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硬化剂注射术、套扎术、组织胶注射术等止血立竿见影。对于非静脉曲张出血如溃疡,贲门粘膜撕裂、胃粘膜糜烂、血管畸形等原因出血者,应用内镜下注射术、钛夹止血术、氩离子凝固术(APC)等亦具有很高的成功率。

4.急慢性肝病的诊治:是科室重点培育的亚专业,具有一批业务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的队伍,对各种急、慢性肝炎以及不明原因肝功能损害、肝大等患者诊治具有很高水平。特别是科内开展FibroTouch及肝穿刺活检术,对各种肝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疾病发展,提高各种急慢性肝病的治愈率发挥重要作用。

5.贲门失迟缓症内镜治疗:贲门失迟缓症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差,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科室通过气囊扩张特别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等特点。科室是广西最早开展POEM术的医院之一,目前该技术在区内处于领先水平。

6.消化道狭窄或瘘内镜诊治:对食管及胃肠道肿瘤或术后吻合口狭窄梗阻、食管化学性损伤狭窄、食管瘘等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如支架置入术、探条或气囊扩张术等,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显著。

7.功能性胃肠病诊治:科室在区内较早开展功能性胃肠病研究,对于功能性胃肠病患者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8.经皮胃造瘘术(PEG)及肠内营养技术:适用于对各种原因造成的经口进食困难,营养不良患者如神经系统疾病及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吞咽困难,食管病变所致狭窄,头颈部肿瘤累及下咽部和食管造成进食困难、恶性肿瘤引起的恶病质等开展经皮胃造瘘术或放置鼻空场管给予营养支持,为患者原发病的治疗,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帮助。

9.炎症性肠病诊治:科室对炎症性肠病诊治具有较高的水平,在区内最早开展关于炎症性肠病在广西壮族人群基因多态性研究,并成功应用各种内镜技术如染色、放大及超声内镜于临床诊断和疗效判断。

10.酸相关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具有较高水平。

三、科研、教学成果

近年来,学科在科研、教学方面硕果累累,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厅级课题20多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主编《临床病案300例诊断策略》,参编《内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实用临床老年医学》、《消化系统疾病免疫性》、《实用消化病学》等著作。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多篇。目前已指导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80余人。多名老师获得“优秀教师”称号。

消化内科相关咨询

实时具体收录:

全国医院12086家 医师信息30万+ 科室介绍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