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收缩乏力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

2025-07-15 17:25:31

子宫收缩乏力可分为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与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临床表现包括产程延长、宫缩强度不足、宫缩频率异常等。子宫收缩乏力可能与产道异常、精神紧张、药物影响、内分泌失调、子宫病变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类型采取针对性处理。

1、协调性子宫收缩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宫缩节律性和对称性正常,但收缩力弱且持续时间短。宫缩高峰时宫腔内压力低于正常水平,宫缩间隔时间延长至10分钟以上。产程中可能出现潜伏期延长或活跃期停滞,胎头下降缓慢。此类情况可通过调整体位、补充能量、人工破膜或静脉滴注缩宫素改善。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宫缩极性倒置,宫缩起自子宫下段且向底部扩散减弱。宫缩间歇期子宫肌层不能完全放松,产妇持续存在下腹疼痛但宫口扩张停滞。可能出现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导致胎先露部下降受阻。需立即停用缩宫素,给予镇静剂如哌替啶注射液缓解宫缩紊乱。

3、原发性宫缩乏力

原发性宫缩乏力指临产初期即出现的宫缩异常,多与精神过度紧张、体质虚弱或子宫发育不良有关。临床表现为宫口扩张速度小于每小时1厘米,宫缩压力低于15mmHg。可尝试通过导乐陪伴、水疗等非药物方式缓解焦虑,必要时使用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

4、继发性宫缩乏力

继发性宫缩乏力发生在产程进展一段时间后,常见于头盆不称、胎位异常或膀胱充盈等情况。表现为活跃期宫口扩张停滞超过2小时,或第二产程超过1小时无进展。需排除梗阻性分娩后,可考虑使用缩宫素注射液加强宫缩,顽固性病例可能需产钳助产或剖宫产。

5、全身性因素影响

产妇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全身状况可导致子宫肌细胞收缩功能障碍。表现为宫缩逐渐减弱伴胎心率异常,可能出现低血压或心率增快。需及时静脉补液纠正代谢紊乱,监测尿量及电解质水平,必要时输注碳酸氢钠注射液改善内环境。

出现子宫收缩乏力时应保持左侧卧位改善胎盘灌注,避免膀胱充盈影响胎头下降。可适当进食易消化食物补充体力,配合呼吸法缓解疼痛。若产程超过24小时或出现胎儿窘迫征象,需立即进行医疗干预。产后注意观察子宫复旧情况及恶露量,预防产后出血发生。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健康诊疗 最新动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问答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