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宫炎的原因
慢性子宫炎可能由病原体感染、宫腔操作损伤、激素水平异常、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慢性子宫炎通常表现为下腹坠痛、白带异常、月经紊乱、性交疼痛、腰骶酸痛等症状。
1、病原体感染
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上行感染是慢性子宫炎的主要病因。淋病奈瑟菌感染可能伴随脓性白带,沙眼衣原体感染易导致输卵管粘连。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查选择敏感药物,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盐酸多西环素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同时需对性伴侣进行同步治疗以预防复发。
2、宫腔操作损伤
人工流产术、诊断性刮宫等宫腔操作可能破坏宫颈屏障功能,使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形成慢性炎症。此类患者常见术后持续阴道出血,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预防感染,或结合益母草胶囊促进内膜修复。术后1个月内应禁止性生活及盆浴。
3、激素水平异常
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子宫内膜变薄、局部免疫力降低,常见于围绝经期女性。此类患者可能伴随潮热盗汗,可考虑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制剂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补充乳酸菌阴道胶囊调节微生态平衡。
4、邻近炎症蔓延
盆腔炎、阑尾炎等邻近器官炎症可能通过淋巴系统扩散至子宫。急性发作期可见发热及C反应蛋白升高,需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头孢曲松钠进行静脉抗炎治疗,慢性期可配合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
5、免疫功能低下
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状况会削弱局部防御能力。患者易反复发生混合感染,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调节免疫,必要时加用保妇康栓局部抗炎。日常需加强会阴清洁并定期复查白带常规。
慢性子宫炎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有助于免疫力恢复。饮食上增加西蓝花、紫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摄入,其含有的硫代葡萄糖苷具有抗炎作用。经期使用合格卫生用品并每2-3小时更换,性生活中全程使用避孕套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包括白带常规和盆腔超声,若出现异常出血或疼痛加重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