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提醒:这种癌症是拖出来的,它的癌前病变和早期也是容易被发现被干掉的

2025-07-07 16:38:47
湖湘中医肿瘤医院(长沙市岳麓区人民医院)
前往主页 »

 近日,央视网、央视科普栏目“CCTV生活圈”提醒:“肠癌,通常发现时已是中晚期”。

 

国家癌症中心编写的《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指出,“Ⅳ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编写的《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3版)》(简称《共识》)指出:结直肠癌是中国高发癌症,列居所有癌症发病谱的第2位;致死亡例数列居所有癌症死亡谱的第4位。

 

 

 

被忽视的杀手

 

为什么生存率低?因为发现得太晚,很多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已是晚期。为什么会晚发现?因为肠癌是一种极具欺骗性的癌症,它善于伪装。

 

央视提到,“很多人可能并未意识到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身体表现如便秘、腹泻、便血等其实可能是肠癌发出的早期信号。”

 

肠癌,本不该是“绝症杀手”。我们的希望在于早期发现,揪出它!

 

如果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早期癌症,及时治疗,疾病可以治好,寿命和正常人无异。

 

《共识》指出,“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时间窗口。”

 

就算是得了癌,只要发现得早,也没有问题。央视报 道指出,“早癌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提高警惕,有迹可循

 

如何早期发现?你自己就是在医生之前 前沿的关卡。你需要警惕早期肠癌的4个典型表现:

 

持续三个月腹泻

如果出现大便次数一天超过三次且不成条,且这种状况持续三个月,这绝非小事!这很可能是肠道存在严重炎症甚至肿瘤的强烈信号。肠癌引发的腹泻,根源在于肿瘤增大后破溃发炎,不断刺激肠道加速蠕动。

 

持续三个月便秘

便秘和腹泻都可能是肠道“出事”的表现。肿瘤增大可能堵塞肠道,让大便“寸步难行”;或者炎症导致肠道菌群大乱,同样会引发便秘。如果大便频率降到两三天甚至一周才一次,并持续超过三个月,那么就是肠道向你发出的警告和求救信号。

 

大便性状改变

健康的大便通常是规整的圆柱形。如果发现大便突然变细、变扁、甚至带有不规则的棱角,这非常危险!这很可能是肿瘤在肠道内生长,给大便通过时留下的“压痕”。

 

便血

便血是肠癌的一个重要表现。正常的大便颜色为棕褐色,若出现鲜红色血便,应警惕肠癌。

 

 

医生使用国产厂商金山全高清内镜系统诊疗直肠癌变

 

痔疮与肠癌便血有何区别?

 

痔疮发作出血:多为便后滴鲜血,鲜红且无其他异常情况时,多数情况下情况相对不严重。

 

肠癌便血(尤其直肠癌): 鲜血常与大便混合,带有暗红色混有、粘液。更重要的是,它常伴随其他“不对劲”:大便变细变形、持续的“里急后重”(总想拉又拉不干净的感觉)。

 

 

 

被忽视的杀手

 

央视指出:专家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大便情况和排便习惯的变化。如果出现明显改变,且持续时间长、难以调整恢复,应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专业检查。

 

何时去检查?如何检查?《指南》指出:

 

推荐一般人群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去正规医院及医疗机构),高风险人群需要更早去检查。

 

结肠镜(又称“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它不但能检查出早期结直肠癌,还能看到癌前病变或其他危险病变。很多小问题,医生在检查的过程中就可以帮你顺便处理掉。

 

 

医生使用国产厂商金山全高清内镜系统诊疗直肠癌变

 

▶FIT(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粪便免疫化学检测)适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其对结直肠癌诊断灵敏度较高,但对癌前病变灵敏度有限。

 

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在特定条件下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其对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筛检能力。

 

《指南》指出,“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表明结直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

 

只要发现得够早,一切都来得及!

 

健康诊疗 最新动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