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涛:腺肌症和子宫肌瘤有什么区别?如何分辨?
一、 本质不同:来源与形态是核心区别
腺肌症:
根源: 子宫内膜组织“跑错地方”,侵入并扎根在子宫肌层内生长、出血。
形态: 病变通常是弥漫性的,像墨水滴在纸上晕染开,与周围正常肌肉界限模糊不清。子宫会整体均匀性增大、变硬,形成所谓的“球状子宫”。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形成局部肿块(腺肌瘤)。
子宫肌瘤:
根源: 子宫平滑肌细胞本身过度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
形态: 通常是界限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实性包块,像“珍珠”或“土豆”一样生长在子宫上(可长在肌壁间、浆膜下或粘膜下)。子宫增大常是不对称、局部突出的。
二、 症状表现:痛经是重要鉴别点
两者都可能引起月经量多、经期延长、贫血以及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但关键区别在于:
腺肌症:
进行性加重的痛经: 这是典型、突出的症状!疼痛常在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贯穿整个经期,甚至延续到月经后。疼痛程度随时间推移越来越重,常需要强效止痛药,严重影响生活。
性交痛(深部): 也比较常见。
与月经周期紧密相关的下腹坠胀、腰骶酸痛。
子宫肌瘤:
粘膜下肌瘤:易导致月经量极多、经期很长。
压迫膀胱/直肠的肌瘤:尿频、尿急、便秘更突出。
浆膜下肌瘤:可能无症状或仅有下腹包块感。
痛经相对不典型或较轻: 粘膜下肌瘤或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可能引起痛经,但通常不像腺肌症那样进行性加重且剧烈。
症状与肌瘤位置关系更大:
三、 对生育的影响:方式可能不同
腺肌症: 弥漫性病变可能影响子宫内环境(如蠕动异常、容受性下降),增加不孕、早期流产、早产等风险。
子宫肌瘤: 影响生育主要取决于位置和大小。粘膜下肌瘤或压迫宫腔的肌壁间肌瘤会显著影响胚胎着床或发育,浆膜下肌瘤通常影响较小。
四、 如何分辨?医生会怎么做?
仅凭症状有时难以区分,确诊需要专业检查:
妇科检查:
腺肌症:子宫常呈均匀增大、质地偏硬,可能有压痛(尤其经期)。
子宫肌瘤:子宫可能不规则增大,触及单个或多个明显、质硬、活动的结节。
超声检查(首选):
经阴道超声(TVS)是初筛利器。
腺肌症:可能显示子宫肌层弥漫性增厚、回声不均(如栅栏状或蜂窝状),界限不清。血流信号可能增多。
子宫肌瘤: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结节,周围可有假包膜。血流信号环绕周边。
磁共振成像(MRI): 是分辨二者的“金标准”,能更清晰显示病灶位置、范围、与肌层关系,尤其对腺肌症诊断价值极高。当超声诊断困难或需要制定详细手术方案时使用。
总结关键点:
特征腺肌症子宫肌瘤本质内膜组织侵入肌层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肿瘤形态弥漫性,界限不清,球状子宫局限性结节,界限清晰核心症状进行性加重的剧烈痛经痛经不典型或较轻典型体征子宫均匀增大、质硬子宫不规则增大,触及结节超声特点肌层弥漫增厚、不均、不清边界清晰结节,常有假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