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手术方式都有那些种类
肠息肉手术方式主要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高频电凝切除术、激光切除术和外科手术切除等。
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用于直径小于20毫米的带蒂息肉或广基息肉。通过内镜导入专用器械,将息肉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形成液体垫后切除。该方法创伤小且恢复快,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腹痛或少量出血,需禁食6-12小时并观察排便情况。术后病理检查可明确息肉性质。
2、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主要针对早期癌变或较大平坦型息肉。采用特殊电刀沿黏膜下层进行精细剥离,能完整切除病灶并保留肌层。术前需进行超声内镜评估浸润深度,术后需住院观察3-5天,可能出现迟发性出血或穿孔,需配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3、高频电凝切除术
高频电凝切除术通过电圈套器灼烧息肉基底部实现切除,适用于5-15毫米的亚蒂息肉。操作时需控制电流强度避免肠壁深层损伤,术后可能产生焦痂脱落出血。该方法操作简便但存在热损伤风险,术后2周内禁止剧烈运动及摄入粗糙食物。
4、激光切除术
激光切除术利用激光能量汽化息肉组织,适用于直肠远端难以暴露的小息肉。钬激光或二氧化碳激光可消融病灶,但需严格控制能量防止穿透肠壁。术后可能形成浅表溃疡,需配合黏膜保护剂治疗,适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出血风险较低。
5、外科手术切除
外科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30毫米、疑似恶变或内镜无法处理的复杂息肉。根据情况选择肠段切除或肠造瘘术,需全身麻醉并住院7-10天。术后需预防吻合口瘘和感染,恢复期需逐步过渡饮食并定期复查肠镜。
肠息肉术后应保持低渣饮食2-4周,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纤维食物。每日适量活动促进肠蠕动但禁止提重物,观察排便性状及腹痛情况。术后1年内需复查肠镜评估切除效果,有家族史者应每3年定期筛查。出现持续便血、发热或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