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儿童腺体肥大慢性鼻炎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儿童腺体肥大慢性鼻炎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文同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儿童腺体肥大慢性鼻炎可能与遗传因素、反复感染、过敏反应、环境刺激、免疫功能异常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打鼾、张口呼吸、听力下降等症状。可通过鼻腔冲洗、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手术治疗、生活护理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儿童因家族遗传倾向导致腺样体及鼻黏膜组织增生概率增高。这类患儿可能伴随过敏性体质或免疫缺陷,日常需减少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若父母有类似病史,建议在儿童3岁后定期进行鼻咽部检查。

2、反复感染

上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反复发作可导致腺样体病理性增生。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患儿易出现黄脓涕、咳嗽伴发热。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配合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冲洗。

3、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患儿因长期鼻黏膜水肿可继发腺样体肥大。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及鼻痒,过敏原检测多显示尘螨或霉菌阳性。建议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控制炎症,联合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严重时需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

4、环境刺激

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空气污染或干燥环境会加重鼻腔及腺样体炎症。这类患儿常有持续性鼻塞和咽喉异物感,建议使用空气净化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冬季外出时可佩戴保暖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

5、免疫功能异常

免疫功能紊乱患儿易出现腺样体过度增生合并慢性鼻窦炎,可能伴随腺样体面容或睡眠呼吸暂停。确诊后需评估免疫球蛋白水平,必要时使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调节免疫,中重度阻塞需考虑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鼻内镜手术。

日常护理需保持儿童饮食均衡,适当增加维生素C和锌的摄入,如猕猴桃、牡蛎等食物。睡眠时采取侧卧位减轻打鼾,避免接触毛绒玩具及宠物毛发。建议每半年复查鼻咽侧位片评估腺样体大小,若出现持续听力下降或生长发育迟缓应及时耳鼻喉科就诊。冬季注意佩戴口罩预防呼吸道感染,过敏体质儿童建议每年春季前开始预防性使用抗组胺药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洗头耳朵进水怎么办

洗头耳朵进水可通过倾斜头部、使用吹风机、滴入酒精等方式处理。耳朵进水通常由洗头时水流进入外耳道引起。 1、倾斜头部:将头部向进水一侧倾斜,轻轻拉动耳垂,帮助水流自然流出。这种方法简单有效,适合轻微进水的情况。同时可以单脚跳跃,利用重力加速水排出。 2、使用吹风机:将吹风机调至低档,距离耳朵约30厘米,用温暖的气流吹干耳道。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吹风时轻轻拉动耳廓,增加空气流动。 3、滴入酒精:将医用酒精滴入进水的耳朵,酒精可以促进水分蒸发。建议使用75%的医用酒精,每次滴入2-3滴,停留30秒后倾斜头部排出。酒精还具有消毒作用,可预防感染。 4、使用棉签:将干净棉签轻轻插入外耳道,吸收多余水分。注意不要插入过深,以免损伤耳膜。建议使用医用棉签,避免使用普通纸巾或布料,防止纤维残留。 5、就医处理:如果进水后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使用专业设备吸出水分,或开具抗生素滴耳液预防感染。长期水分滞留可能导致外耳道炎,需及时治疗。 日常洗头时,可以使用耳塞或浴帽保护耳朵,避免水分进入。保持耳道干燥,定期清洁外耳道,有助于预防耳部感染。游泳或洗澡后,及时擦干耳朵,避免水分滞留。注意耳部卫生,不要随意掏耳,减少耳道损伤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