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血管缺血性肠病症状

2025-08-15 20:40:38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肠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血和腹胀。肠系膜血管缺血性肠病是由于肠系膜动脉或静脉血流受阻导致肠道缺血引起的疾病,可能由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低血压等因素诱发,需及时就医干预。

1、腹痛

腹痛是肠系膜血管缺血性肠病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突发性剧烈脐周或全腹疼痛,与进食无关。疼痛可能持续数小时,初期为阵发性绞痛,后期转为持续性钝痛。缺血严重时疼痛程度与体格检查体征不符,即腹痛剧烈但腹部压痛较轻。患者可能因疼痛无法平卧,需蜷缩体位缓解症状。

2、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常伴随腹痛出现,早期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含有胆汁或血性液体。肠道缺血导致胃肠蠕动异常和肠管扩张,刺激呕吐中枢引发反射性呕吐。部分患者因肠麻痹出现顽固性呕吐,提示病情进展至肠坏死阶段。

3、腹泻

肠道缺血可导致黏膜屏障破坏和吸收功能障碍,引发水样腹泻。若缺血累及结肠,可能出现里急后重感。严重缺血时,肠黏膜坏死脱落会导致血便或黏液脓血便。腹泻可能伴随脱水症状,如口渴、尿量减少等。

4、便血

便血多提示肠道黏膜缺血性坏死,血液与粪便混合呈暗红色或鲜红色。上段肠管缺血时可能出现黑便,下段肠管缺血则以鲜红色血便为主。便血量与缺血范围相关,大量便血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需紧急处理。

5、腹胀

腹胀因肠管缺血后蠕动减弱或麻痹性肠梗阻引起,腹部叩诊呈鼓音。肠鸣音早期亢进,后期减弱或消失。严重腹胀可能压迫膈肌影响呼吸,或导致肠壁张力增高加重缺血。部分患者可触及扩张的肠袢,提示肠坏死风险。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肠病患者需绝对禁食,避免加重肠道负担。可适量饮用温水保持口腔湿润,但禁止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建议卧床休息并记录排便情况,观察有无呕血、意识改变等危重表现。该病进展迅速,一旦出现持续腹痛伴便血需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等致命并发症。术后患者应遵循低脂易消化饮食,逐步恢复肠内营养。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健康诊疗 最新动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问答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