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旋切的适应症

2025-09-07 10:11:11

乳腺旋切术主要适用于乳腺良性肿瘤、乳腺结节、乳腺囊肿等病变的微创切除。该技术通过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实现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乳腺旋切术常用于处理影像学检查发现的乳腺良性病变。对于超声或钼靶检查显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乳腺结节,直径通常在1-3厘米范围内,且无恶性征象时,可考虑采用旋切术。这类病变包括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等良性肿瘤。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过3-5毫米切口置入旋切探头,利用负压吸引将病灶分次切除。

乳腺囊肿也是旋切术的适应症之一。对于反复发作、体积较大或伴有不适症状的乳腺囊肿,传统穿刺抽吸后易复发,旋切术能完整切除囊壁,显著降低复发率。手术过程超声引导,可确保病灶完全清除。术后病理检查能明确诊断,排除不典型增生或早期恶性病变。

部分临床考虑为良性的乳腺微小钙化灶也可采用旋切术活检。对于钼靶发现的簇状微小钙化,旋切能获取足够组织标本进行病理诊断,相比穿刺活检具有更高准确性。但需注意,若术前评估存在恶性可能,应谨慎选择旋切方式,必要时转为开放手术。

乳腺旋切术还适用于需要保留乳房外观的患者。对于多发良性肿瘤的年轻女性,传统手术会留下明显疤痕,旋切术仅遗留微小切口,不影响乳房美观。术后24小时内可恢复正常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主要包括局部血肿、感染等,通过加压包扎和预防性抗生素可有效控制。

术后应注意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避免剧烈运动或上肢过度用力。穿戴宽松舒适的内衣,定期复查乳腺超声观察手术区域恢复情况。饮食上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促进组织修复。如出现术区明显肿胀、疼痛加剧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返院检查。术后3-6个月需复查乳腺影像学,评估切除效果和监测新发病变。

健康诊疗 最新动态
查看全部»

问答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