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肠镜检查

2025-08-29 09:38:52

肠镜检查通常在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腹痛、消瘦或家族肠癌史等情况下需要做。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疾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有筛查结直肠癌、排查消化道出血原因、评估炎症性肠病、监测息肉或肿瘤术后复发、明确慢性腹泻或便秘病因等用途。

1、筛查结直肠癌

年龄超过45岁建议定期接受肠镜筛查,尤其有肠癌家族史者需提前至40岁。长期吸烟饮酒、高脂低纤维饮食等高风险人群也应定期检查。肠镜能直接观察黏膜病变并取活检,早期发现腺瘤性息肉可降低癌变概率。推荐每5-10年复查一次,发现息肉后需缩短复查间隔。

2、排查消化道出血

反复黑便或便血可能提示结直肠溃疡、血管畸形或肿瘤,肠镜可定位出血点并止血。痔疮出血与肠道出血易混淆,若肛门指检未发现痔疮需进一步肠镜检查。贫血伴大便潜血阳性时,即使无肉眼血便也建议肠镜排查。

3、评估炎症性肠病

慢性腹痛腹泻伴黏液脓血便可能为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肠镜能判断病变范围与严重程度。治疗期间需通过肠镜评估黏膜愈合情况,调整用药方案。病程超过8-10年的患者应加强监测,警惕癌变风险。

4、监测术后复发

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需根据病理类型安排复查,绒毛状腺瘤术后1年必须复查。肠癌术后每年需肠镜随访,监测吻合口复发及异时性病变。对于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患者,术后监测频率需更高。

5、明确慢性症状

持续3个月以上的腹泻或便秘,排除饮食因素后需肠镜排除器质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虽为功能性病变,但需先经肠镜排除肿瘤等病因。不明原因消瘦伴CEA升高时,肠镜是必要检查项目。

肠镜检查前需低渣饮食2-3天,并按医嘱服用清肠剂确保肠道清洁。检查后可能出现轻微腹胀,建议2小时内禁食禁水。发现息肉切除者需避免剧烈运动,观察有无便血或腹痛。日常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食用量,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高危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应遵医嘱定期筛查。

健康诊疗 最新动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问答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