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泡是怎么回事
卵巢囊泡可能由生理性卵泡发育、黄体囊肿、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超声监测、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
1、生理性卵泡发育
月经周期中卵泡自然生长形成的囊泡属于正常现象,直径通常小于3厘米。这类囊泡会随着排卵自行消失,无须特殊处理。若伴随轻微下腹坠胀,可通过热敷缓解不适。
2、黄体囊肿
排卵后黄体持续增大可能形成囊肿,多数在2-3个月经周期内吸收。可能出现月经周期延长或点滴出血,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调节。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囊肿破裂,需避免突然体位改变。
3、多囊卵巢综合征
内分泌紊乱导致卵巢多发小囊泡,常伴月经稀发、多毛等症状。诊断需结合性激素六项检查,可选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改善胰岛素抵抗。
4、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异位子宫内膜在卵巢形成的巧克力囊肿,会引起进行性痛经和不孕。超声显示囊内密集点状回声,确诊需腹腔镜检查。临床常用地诺孕素片抑制病灶进展,较大囊肿需行腹腔镜囊肿剥除术。
5、卵巢肿瘤
病理性囊泡可能为浆液性囊腺瘤或黏液性囊腺瘤等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如卵巢癌早期也可表现为囊性包块。肿瘤标志物CA125检测联合增强CT可辅助鉴别,疑似恶性需尽快行全面分期手术。
发现卵巢囊泡后应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变化,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囊肿扭转破裂。日常保持规律作息,控制高糖高脂饮食有助于内分泌平衡。若出现急性腹痛、异常阴道流血或囊泡持续增大超过5厘米,需立即就医评估。绝经后新出现的卵巢囊泡尤其需要警惕恶性可能,建议妇科肿瘤专科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