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查出子宫内膜息肉怎么治疗
怀孕后查出子宫内膜息肉可通过定期观察、药物治疗、宫腔镜手术等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能与激素水平异常、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等症状。
1、定期观察
体积较小且无症状的子宫内膜息肉可暂时观察。孕期激素变化可能使息肉自然萎缩,需每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息肉大小变化。若出现持续出血或腹痛加重需及时干预。
2、药物治疗
孕激素类药物如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有助于抑制息肉生长。合并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胶囊等抗生素。用药期间需监测胎儿发育及药物不良反应。
3、宫腔镜手术
息肉直径超过15毫米或反复出血影响妊娠时,可在孕中期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手术需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采用冷刀切除减少电热损伤风险,术后需加强抗感染治疗。
4、中医调理
气血瘀滞型可服用少腹逐瘀颗粒,湿热下注型适用妇科千金胶囊。需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使用,避免与西药相互作用。配合艾灸关元穴等辅助改善局部循环。
5、分娩后处理
产后6周复查仍有残留息肉者可选择宫腔镜手术。哺乳期优先选择机械性切除,避免影响乳汁分泌。术后病理检查排除恶变可能,后续建议定期妇科检查。
孕期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保持会阴清洁。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每日记录出血量和腹痛情况,出现发热或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时需急诊就医。产后42天复查时需重点评估息肉转归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