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分类及标准
乳腺肿瘤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诊断标准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综合评估。良性肿瘤包括乳腺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等,恶性肿瘤以乳腺癌为主,可分为非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
1、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是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多见于青年女性,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活动度好的无痛性肿块,超声检查可见类圆形低回声团块。一般无须特殊治疗,若肿块较大或生长迅速可考虑手术切除,常用术式为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
2、导管内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多发生于乳腺大导管,临床特征为单侧乳头血性溢液,乳管镜检查可见导管内隆起性病变。该病有恶变倾向,确诊后建议手术切除病变导管系统,术中需行快速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可能。
3、非浸润性癌
非浸润性癌即原位癌,包括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基底膜。导管原位癌 mammography 常表现为簇状微钙化,需通过空芯针活检确诊。治疗以保乳手术联合放疗为主,雌激素受体阳性者需辅以内分泌治疗如他莫昔芬片。
4、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导管癌占乳腺癌的绝大多数,病理特征为癌细胞突破导管基底膜向间质浸润。临床可触及质硬不规则肿块,伴皮肤橘皮样改变,超声显示边缘毛刺状低回声灶。标准治疗包括改良术、化疗方案如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片,以及靶向治疗等。
5、浸润性小叶癌
浸润性小叶癌起源于乳腺小叶单位,影像学表现隐匿易漏诊,常见多灶性生长模式。组织学特征为单行线样排列的癌细胞,免疫组化显示E-cadherin表达缺失。治疗方案需结合分子分型,三阴性类型可选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卡铂注射液。
乳腺肿瘤确诊需通过空心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检查,不同分类对应不同治疗策略和预后。建议每月进行乳房自检,40岁以上女性每年接受乳腺超声和钼靶筛查。发现乳房肿块、皮肤凹陷或乳头溢液等异常时,应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避免盲目按摩或热敷。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保持均衡饮食并控制体重,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