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如何分类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分为原发性、中枢性、周围性三类,主要依据病变部位和发病机制划分。

1、原发性甲减
原发性甲减是常见的类型,约占临床病例的95%,病变位于甲状腺本身。可能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手术切除、放射性碘治疗等因素有关,表现为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伴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典型症状包括怕冷、乏力、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等。治疗需终身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如优甲乐、加衡、雷替斯等制剂。
2、中枢性甲减

中枢性甲减包括继发性和三发性,由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常见病因有垂体肿瘤、席汉综合征、头部放疗等,实验室检查显示促甲状腺激素正常或偏低伴甲状腺激素降低。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低血糖等特殊表现。治疗需先处理原发病,同时补充甲状腺激素。
3、周围性甲减
周围性甲减属于罕见类型,因甲状腺激素抵抗或外周组织转化障碍所致。可能与THRB基因突变、硒缺乏等因素相关,特征为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但仍有甲减症状。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可呈现心动过速、骨龄超前等矛盾现象。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甲状腺激素类似物或硒制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保持均衡饮食并适量补充优质蛋白、硒、锌等营养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冬季注意保暖。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应循序渐进调整药物剂量,出现粘液性水肿昏迷等急症需立即就医。建议每3-6个月复查甲状腺超声和抗体水平,妊娠期患者需增加随访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