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是怎么引起的
发布时间:2018-08-2464339次播放
视频内容:
引起神经源性膀胱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周围性神经系统。
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它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脑血栓、脑出血等等也可以引起神经源性膀胱。
另外,有些疾病可以直接损害周围神经,也就是支配膀胱周围的一些神经,比如糖尿病,糖尿病就可以损害支配膀胱周围的一些神经,也能导致膀胱功能减弱,甚至膀胱收缩功能消失。像脊髓脊柱方面的疾病也可以引起神经源性膀胱,比如脊髓炎、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都可以压迫支配小便功能的马尾神经,引起膀胱功能改变,导致膀胱功能减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怎样进行膀胱训练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目标,主要是确保膀胱压力处于安全范围内,避免尿液反流,导致肾功能损害,同时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和尿失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无导管训练无导管训练是指在不插入导尿管的情况下进行膀胱训练。1.适当饮水:每日三餐应分别饮水400毫升左右,从早6:00至晚8:00,每两小时饮水200毫升,晚8:00后应避免饮水。如发生膀胱炎,每日饮水量则应确保在3000毫升以上。2.控制排尿:排尿次数应尽量保持每4小时一次。排尿次数可根据尿量适当调整,每次尿量不应多于400毫升,残尿量应保持在100毫升以下。二、间歇性导尿训练间歇性导尿是指定时经导尿管引流尿液的方法。患者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学习并熟练掌握自行导尿方法,导尿次数可根据尿量适当调整。导尿后应注意观察记录尿液颜色、尿量和气味等,如出现异常,应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

神经源性膀胱怎么恢复
一般来说,神经源性膀胱是不容易恢复的,一旦形成了神经源性膀胱,恢复的概率不太大,只能尽量做到延缓功能的损伤或者功能的减退。神经源性膀胱一般会导致以下情况:一、膀胱收缩功能的减退,严重的就是膀胱无力。膀胱无力的患者无法排尿,只能通过导尿或膀胱造瘘等来解决尿液引流问题。患者表现出尿排不干净,膀胱里面残留的尿液就会增多,称为残余尿症。二、尿失禁、尿道功能的丧失。这些都跟神经肌肉的疾病有关系,恢复的概率比较低。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每天喝多少水
神经源性膀胱的人每天喝水的数量,跟正常人是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需要一定喝水量,来维持人体生理需求。一般一个人正常尿量是1500ml-2500ml,所以喝水量,跟正常排出的尿量差不多才行。当然补充水分不单是喝水,饮食当中的汤也是水,水果中也会有水分,所以最后真正喝水量,稍微少点也是可以的。可以看尿的颜色,,尿的颜色比较浅,淡黄色或浅白色,说明喝水量是足够的。需要注意的另外一点是喝水不要集中,不要一次性大量喝水,尽量的把当天喝水量在一天当中均匀分散开,如果能做到这几点就可以了。
什么是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表现在哪些方面
容易患神经源性膀胱的人群有哪些
神经源性膀胱危害大吗
哪些检查是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要做的

神经源性膀胱是什么病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一类由神经病变或损害引起的膀胱和(或)尿道的功能障碍性疾病,常同时伴有膀胱尿道功能的协调性失常。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产生复杂的排尿症状,排尿不畅或尿潴留是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人体泌尿系统里有膀胱这个器官,膀胱的功能是储存尿液,神经源性膀胱是神经方面功能出现的问题。膀胱储尿液后,会通过膀胱肌肉收缩把尿液排出,当神经功能出现问题时,没法正常收缩排出尿液。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系统病变引起膀胱功能改变。
为你推荐
专家视频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神经源性膀胱
- 2 神经源性膀胱严重吗?
- 3 什么是神经源性膀胱?
- 4 神经源性膀胱是怎么引起的
- 5 神经源性膀胱有什么特点?
- 6 神经源性膀胱怎么恢复
- 7 神经源性膀胱分哪些
- 8 神经源性膀胱可以恢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