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老年人发生胃癌的概率高吗

发布时间:2021-05-1182055次播放

视频内容:

老年人得胃癌的概率会多一些,一方面年龄大,经过时间多一些,发生肿瘤的概率自然就会多一些。第二,老年人人体经过几十年的生长,人体的器官、细胞都会有一定的恶变率。人体同时有一套监视的机制,监视每一个细胞,一旦发现癌变、变异,监视机制会把这个细胞杀灭、清除,不会长为癌症。

随着老年人年龄增大,体内细胞出现变异、癌变的概率就会提高。同时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能力,细胞的监视能力也会下降,细胞变为癌细胞的概率在增加,体内的清除机制又在下降。所以老年人发生各种肿瘤的概率都比年轻人高一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经常胃痛是不是胃癌前期
经常胃痛不一定就是胃癌。引起胃疼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工作的过度紧张,食无定时,饭后的过量的运动,饮酒过多,进食一些难消化食物等。经常胃疼不一定是胃癌,胃癌有的可以出现疼痛,也可以没有疼痛,特别是对一些早期胃癌可以无任何症状,或者仅表现为上腹胀满,不适或者轻微隐痛,当患者进展到后期胃癌时,都会有一些上腹胀痛,钝痛,刺痛等不适,而且这些疼痛,没有明显规律性。临床上胃癌确诊需要通过做胃镜,行病理活检,来找到胃癌细胞,才能够确诊胃癌的。
语音时长 01:42

2021-12-30

59850次收听

胃癌有没有年轻化的趋势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的话,胃癌确实是有一定的年轻化的趋势,这也有可能会跟在近几年的胃镜的一个普及应用有关系,在很多年轻人当中出现了一些胃部的不适,都早期的进行了一个胃镜的检查,而发现了一些胃部的一个病变,甚至是胃癌这样的一个情况的发现,还有另外的一些个体化的原因,目前的话生活水平提高,大家的这种生活方式节奏变得快,导致了这种平时的饮食的一些不规律,而且睡眠的减少,活动的减少,而导致出现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而加速的胃部发生疾病这样的一个速度,而引起了这种胃癌的一个年轻化的一个趋势。但是总体来看的话,胃癌的一个高发的年龄还是在45岁以上的一个中老年人的人群,但是在18岁到45岁之间这样的一个年龄段,如果出现了胃部的一个不适,伴有这种消瘦甚至有这种乏力这样的一个情况,还是要积极地进行内镜检查,来去看的胃粘膜有没有发生一些异型性的改变,或者是一些早期癌症的一个出现。
语音时长 01:20

2021-12-30

71221次收听

胃疼反复发作是不是胃癌
胃疼反复发作可以是胃癌,但是绝大多数不是胃癌。反复发作的胃疼往往时间比较久,可能会经历一年几年,或者十几、几十年的情况,往往是胃的慢性疾病引起来的,最多见就是慢性胃炎。像慢性的萎缩性胃炎,或者是慢性的非萎缩性胃炎,都会出现反反复复发作的的胃疼。还有一些病人是消化性溃疡,胃溃疡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胃疼,往往是在吃完饭以后两三个小时开始疼,然后到下一次进餐之前就会消失,然后再吃饭再疼,出现的反复发作。那么十二指肠溃疡往往也会反复发作胃疼,主要是在饥饿的时候上腹痛,然后吃一点东西就会缓解。这时候的反复发作的胃疼,它是消化性溃疡引起来的,并不是胃癌。胃癌也会引起反复发作胃疼,这种疼往往在不经过干预和治疗的时候会进行性的加重,而且这种反复的次数越来越频繁,甚至从一个有间歇不疼的时候,发展为持续性的疼痛。这时要考虑有可能是胃癌,要到医院请医生来帮助判断和诊断,一般需要做胃镜来进行确诊。
语音时长 01:31

2021-06-25

71690次收听

02:04
胃里堵得慌会是癌症吗
胃里堵的话不一定是癌症引起。有可能是其他问题,如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或慢性的胃炎,甚至是消化性的溃疡都有可能会引起胃部的闷度感,胃肠的蠕动异常或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引发了消化不良的症状。当出现胃部堵得慌时,可以完善相关的检查观察胃粘膜的情况,判断是否有胃部的肿瘤出现。但不是所有出现这样症状的人都提示有胃癌的表现,所以不必过于担心,完善相关的检查更为重要,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治疗,如仍不能缓解,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喝酒上脸容易得胃癌吗
好多人就是一喝酒就容易出现脸红这么一个情况,最近杂志上有一些研究发现,这是因为我们的肝脏缺少一种解酒的酶,所以就很快的出现肝脏没有通过很好的解毒作用,然后就让酒精乙醇通过血液循环,然后进入到我们的全身的血管,然后表现就是出现面红耳赤,更多就是这部分同志,将来得食管癌或者得胃癌,他的概率应该来说比那种喝酒不上脸的同志更大一点,但是和胃癌目前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相关性。因为我们知道胃癌排在第一位的疾病因素是幽门螺杆菌,其他的包括肠上皮化生等等。但不管怎么样,喝酒终究不是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是建议您日常生活中少喝酒。
语音时长 01:07

2021-05-12

70078次收听

02:10
胃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胃癌早期可以没有症状,因为早期胃癌,主要是局限在黏膜和黏膜下层的,很多的早期胃癌,并不是因为有症状就医而诊断的,往往是通过体检来发现的。如果胃癌的症状到了进展期,可以逐渐地出现一些症状,如果把它定义为最开始出现的症状,就早期症状,可能会出现像早饱、恶心、上腹部不适、腹胀。有的病人就会出现不典型消化不良的表现,像打嗝、反酸等,但是都没有特异性,都不能说这些症状就代表胃癌,需要到医院请医生来帮助判断。
胃癌的6个诱发因素
胃癌是指起源于胃壁表层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真正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已知的是,环境、饮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癌前病变、遗传和免疫低下是诱发胃癌的主要因素。
胃癌早期治疗的重点
胃癌是指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50-60岁居多,男女发病率之比为3.2-3.6:1。胃癌具有起病隐匿,早期常因无明显症状而漏诊,易转移与复发,预后差等特点。
胃癌转移到肝能活多久
胃癌肝转移中医中药治疗:中医治疗有其独特的优点,依据其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按脾胃论治,可有效改善症状,同时降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在患者患病期间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情。
03:00
胃癌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根据不同的肿瘤病人,有不同的分型。肝胃不合型、毒瘀互结型、气滞血瘀型等不同的分类,中医药能够对症的进行治疗。不能够手术的晚期病人以放化疗加中医药治疗,如果这些治疗都结束以后,需要有长期的巩固治疗,中医药对康复治疗起到核心的治疗作用,可以减少肿瘤种子复发的概率和机会。中医治疗癌症分几个阶段:第一叫未病先防。第二叫既病防病治未病。胃癌大多数是由癌前病变而来,比如溃疡、萎缩性胃炎、息肉等疾病,还有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这一类的疾病,中医药大多数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解决以后就能够减少患者产生胃癌的机率。过早抗生素的介入会产生抗生素的滥用、产生肿瘤药的耐药现象。另外中医药治疗肿瘤,在放化疗期间叫减毒增效。
为什么不想吃东西
不想吃东西称之为纳差。纳差就是食欲不振这样的情况。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这种不想吃东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如果一个人的体能也好,他的机体的健康状况如果是全面下降,患者就会从消化道的症状来体现,就是刚才所提到的不想吃东西,进食有困难了,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而导致的不想吃东西。其实原因很多,还是要看在临床当中所多见到的和在广大的人群当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些疾病,从这些疾病的考虑入手。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胃癌虽然不是我们国家目前发病率最高的一项恶性肿瘤,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它是仅次于肺癌之后的我们国家发病率第二高的恶性肿瘤。胃癌有一种症状就是食欲不振,或者早饱消化不良、肚子胀等症状,所以对于这种不想吃东西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多加注意,来明确他排便的情况,明确他血的情况,有没有贫血、大便里有没有血等这一系列的检查,来进一步地明确患者不想吃东西究竟是什么原因而造成的,从而避免贻误他的病情。同时如果不想吃东西,从营养的角度讲也要进行干预,如果长期不进食,会造成机体的营养状况低下,造成免疫力低下,也会造成非常不好的一些后果。
语音时长 02:23

2020-03-05

63856次收听

胃癌复发症状有哪些
胃癌手术后是有可能复发的,一般复发症状有:上腹部疼痛、恶性、呕吐、消瘦贫血、腰部向背部疼痛、肿瘤溃疡穿孔、肿瘤出现肝门淋巴结转移或压迫胆总管等。出现复发的情况有:机体免疫力下降、癌症晚期患者转移、手术不彻底。
01:28
胃癌转移途径
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包括肝脏的转移、肺转移和骨转移等,其中对女性患者,较为特殊的一种转移途径称之为腹腔的种植,即胃的恶性肿瘤,可能直接侵润卵巢,引起继发的转移灶。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都大同小异,包括胃癌。从途径上可分为三种。一、血行转移,通过血液循环来转移到全身的其他地方;二、淋巴结的转移,通过淋巴道转移到远隔的的地方;三、直接蔓延,即肿瘤长出胃壁直接侵润胃壁周围的组织。而从转移的部位上,最常见应该是容易转移到局部的淋巴结,即腹腔的淋巴结。
01:38
胃癌跟饮食习惯有关吗
胃癌的形成确实和饮食因素有一定的关系,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助长胃癌的发生。吃饭的时候吃得比较快、狼吞虎咽,或者是吃饭的时候有情绪,如生气、抑郁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胃癌的发生。其次,饮食种类。长期吃一些含盐高的食物,比如特别咸的食物,会有亚硝胺的产生;或者是长期吃一些霉变的食物,里面有黄曲霉素;还有长期吃烧烤类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有三四苯丙比,都有致癌的作用。所以,不良的饮食习惯对胃癌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促进作用。
胃腺癌吃什么食物好
胃腺癌患者的饮食应该根据病情进行调整,一般来讲早期胃腺癌病人的应该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减少食物中粗纤维的含量,粗糙过硬食物容易加重胃的负担,加速病情的发展,禁忌烟酒或辛辣刺激性食物,否则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刺激胃部蠕动和痉挛,增加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下面我们来看看胃腺癌患者吃什么食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