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感觉身体有气无力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1-11-0566215次收听

语音内容:

皮肤、肌肉、肌腱,包括骨膜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器,当身体代谢物质,积蓄过多时,就会感觉到疲乏、无力。尤其是像运动以后,乳酸堆积过多,就会出现身体乏力。另外,如果身体气血不足,四肢的肌肉骨骼失去气血的滋养,也会出现长期有气无力表现。
无力指的是四肢肢体无力,没劲的感觉。有气无力,往往还有症状就是呼吸的异常,呼吸异常往往就是气短,活动以后就进展比较明显,就在上气不接下气,气短伴有四肢无力,叫做有气无力的这种表现。气血不足原因当然有很多,比如脾胃功能下降。脾主运化,胃主蒸腐功能下降,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障碍,身体不能吸收这种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造成气血不足、肢体失养,就会出现有气无力的表现。
另外,如果体内有湿热的情况,比如夏天湿热的环境,湿热侵入人体,或者是长期的饮酒,尤其是长期的饮用白酒,长期的劳累,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是湿邪在体内日久蕴热,产生湿热。湿热在体内的时候也会出现肢体乏力。倦怠,恢复体力的比较困难,时间比较久的这种情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少阳症是什么病
少阳症为中医病症名,因外邪侵袭人体少阳或少阳郁热引起的疾症。其病发部位既不在表,又未入里,故称作半表半里证。少阳症主分邪在少阳、邪郁少阳两种。
01:48
脉象滑是要来例假了吗
脉象滑不是要来例假。脉象滑代表寒痰湿水饮,青壮年和带下,一种是痰湿比较重,水饮比较重,体内湿气比较重,青壮年身体比较强壮,也出现滑脉,怀孕了可以出现滑脉,所以月经期是不会出现滑脉的。月经期会肾虚,心肝肾,肺脾命门,肾和命门部分,脉会比较沉弱,因为在女性生理期身体机能处于肾火不足,肾阳不足的状态,身体机能极度低下,脉也比较偏弱,肾虚的脉更加弱,所以不可能出现滑脉。所以滑脉只可能出现在那些身体强壮者,痰湿比较重的比较胖的患者或者怀孕的女性的身上,所以月经期只会出现比较虚弱的脉。
01:50
虚胖的人容易减肥吗
虚胖人非常难以减肥。肥胖是因为人体代谢率减慢,同时摄入太多,也就是说吃的太多消耗太少,人体内的能量物质就堆积在体内,就会越来越多,就形成肥胖。虚胖就是人体看起来体积很大,但是因为虚,代谢很慢,消耗很少,每天动也不动,站着想坐着,坐着想躺着,它就没有消耗的去路,他就会越来越胖。要减肥一定要运动起来,加快代谢,让人体回到一个正常状态,同时把饭量减少,人体才能减下去。
身体忽冷忽热原因
身体忽冷忽热这种情况,也可以说是临床上比较多见,一种情况属于这种病理状态,多数有一些感染性的疾病,多是一些细菌性的感染,有一些病毒性感染也是这种情况,高烧之前就会出现怕冷四肢哆嗦、寒战,另外盖上被子以后也不能够缓解,但是寒战过后就会出现高烧,甚至高烧超过了39~40℃或者是伴有出汗,这种感染性疾病那么就会出现忽冷忽热的这种情况。另外除了细菌感染以外,一些原虫的感染,像疟疾,疟原虫的感染也会出现这种忽冷忽热就是寒战,发烧这种情况也是出现,除了一些感染性疾病以外,我们身体的激素水平的失衡,这种情况也会出现忽冷忽热的情况,尤其是女性的朋友在更年期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更年期的综合征,也会出现这种身体的忽冷忽热,既怕冷又怕热的这种情况,也会经常出现。临床上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用中医的说法就是营卫不和、营卫失调,于是循行在我们机表的营气,营是经营的营,营气和卫气,卫是保卫的卫,营卫气、营气和卫气的功能失调了,那么身体的也会出现,忽冷忽热的这种情况。
语音时长 02:00

2021-07-09

97525次收听

身体热是哪种体质
身体热可能由外邪所感的实热,也可能身体内部产生的虚热。人体有寒有热,身体发热是感觉到身体温度升高的表现。一种是外来的因素导致,如外感风寒、风热、为外邪所感,影响人体内的正常气机气血的循环,是实热。也有痰瘀阻滞导致气机的淤塞,引发体内炎症致发热,是虚热。虚热有阴虚发热,阳虚发热,气虚发热。阳气具有固涩人体机体的功能,有时候在气虚或阳虚时,也会发热,这是虚热的热像,对治方法是甘温除大热。阴虚发热,如因熬夜、消耗过度,导致阴虚的体征,有盗汗这些表现,有些五心潮热、手足心发热,是阴虚的热象。这种要通过滋阴的方法才能清除。
语音时长 01:43

2020-04-15

58342次收听

02:20
怎样去除体内寒气
寒性体质出现之后,那么人体会觉得对温热有一种很强的喜好,不敢着凉,不敢吹风。这种寒性体质出现之后除了到医院进行中药的药物调理以及针灸、按摩、拔罐等等外治法的调理之外。大家自己还是应该有一定的调理方法,最常见的有几种,第一个就是避免在过寒的屋子里待时间很长,第二个就是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足够了之后,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那么可以把身体的寒气随着血液的活跃,血液的流动,把寒气带出。因此大家不要过于贪凉,一定要注意好调整自己的工作时常、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等。尤其是到了秋季白天很热,晚上很凉,建议大家夜晚不要开窗睡觉。
寒性体质怎么调理
寒性体质对温热有很强的喜好,不敢着凉、不敢吹风、哪都疼,可采取中药调理、针灸、按摩、拔罐及一般调理。在空调房里呆多了,因为空调比较凉,这时会出现身体很多部位疼痛,一般受寒、着凉,单纯的一次、两次受寒并不能称为寒性体制,但如果时间长了,受寒次数多了,才有所谓的寒性体质出现。一般调理有避免在过寒屋子里待很长时间,同时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起到活血化瘀作用,把身体寒气随血液活跃、血液流动,把寒气带出,因此不要过于贪凉,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工作时常、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尤其到了秋季,白天很热,晚上很凉,建议夜晚不要开窗睡觉。
语音时长 01:47

2019-11-22

53409次收听

02:21
吃什么增强免疫力
增强免疫力的食材和药材有比较常用的人参、蜂王浆、灵芝,这些都是可以提高免疫力的,想要避免这些食材导致的上火症状,可以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服用。蘑菇、奶制品、维生素或者大家补充一些微量元素,这些东西适应的人群也比较广。高尿酸血症或者痛风的患者、菌类过敏的患者不能服用菌类,其他人都可以服用。乳糖不耐受的人不能服用奶制品类,其他的人也是可以服用的。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是不错的选择,服用非常方便,若不清楚体内缺哪种维生素或者微量元素的,不建议单独服用一种维生素,可以吃复方制剂,补得很全面。
为什么出的汗是苦的
汗液发苦的原因有很多种,大多是因为汗液中盐分所造成的,本身汗液中就有氯化钠和少量的尿素,所以会导致汗液发苦。除此之外,有些人汗腺分泌比较旺盛,这会出现细菌分解汗液现象,从而导致汗液发苦;如果本身就患有一些疾病,例如胆囊炎,也会使汗液发苦。
中医祛湿方法
体内湿气比较重时,首先要注意的是不宜进补,饮食也要清淡,尤其需要控制肥肉以及油腻食物的摄入,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中医祛湿的方法主要是调脾胃、健脾祛湿,主要的方法有食疗、药物疗法以及艾灸和拔罐治疗等。一,搭配中药材制作食疗药膳有改善湿气重的情况,它能发挥清热祛湿的功效。比如可以用赤小豆、茯苓、白扁豆以及薏苡仁进行食疗的药膳治疗。二,药物疗法。常用的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有参苓、白术散、六君子丸,还可以用荷叶、决明子、陈皮煎汤代茶饮,也可以起到健脾利水化湿的作用。三,艾灸。艾灸可以起到祛湿、利湿以及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以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以及丰隆穴,这些穴位都有祛湿的作用。四,通过足浴及拔罐来进行治疗,也有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的作用。五,可以多运动。运动出汗也是很好的祛湿气的方法,通过运动可以使身体里的湿毒以汗水的形式直接发散出来。
语音时长 01:43

2019-08-21

61171次收听

女性常见的体质类型
女性的常见体质类型其一是气虚质,其二是阳虚质。因为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每个月有月经的周期,患者的气血容易丢失,所以容易造成气血不足这样的情况。常见的一些表现就是容易发生气短、懒地讲话、面色苍白以及月经的量少、无力疲乏等症状。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体质类型是阳虚质,因为女性的体质属于阴。患者容易阳气不足,阳虚质也就是“火力不足”,常见的表现是容易手脚怕凉、怕冷、怕风,吃一点凉东西就容易拉肚子、腹泻、腹痛,还可能会发生痛经,患者的手脚不温,还有表现为白滑的舌苔。
语音时长 01:13

2019-03-28

56712次收听

02:37
男性常见体质类型
男性常见的体质类型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痰湿质,其二是湿热质。痰湿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易引起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而成痰湿内蕴表现。表现为形体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比较明显,大便容易发粘,出汗多而黏腻,手足心潮湿多汗,常感肢体酸困沉重、不轻松、面部经常有油腻感,嘴里常有黏或甜腻的感觉,平素痰多。由于男性抽烟、饮酒的情况较多,所以湿热质男性比较常见,表现为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痤疮、粉刺,总是觉得口苦,舌苔黄厚。
人参归脾丸的功效与作用
人参归脾丸的功效是非常多的,能够补气血,还可以健脾养心,对于女性调理月经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另外它还有帮助人抗休克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在用这种药物时不要同感冒类药物一同服用,还有一些食品也不能够一起吃。另外,高血压患者尽量不要用这种药。
三七的作用
三七是我们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三七对我们的好处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它是一种中药,对心脑血管、美容、调经等都有很大的作用,而且食疗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那么,三七的作用具体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日光不照门,医生便上门
俗语有“长晒太阳,身体健壮”的说法,意在强调日光的重要性。日光中有大量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紫外线可以杀灭体表的细菌,而红外线能使得皮肤感到温暖,紫外线和红外线的作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改善末梢循环障碍,增强新陈代谢、调节神经、消除疲劳达到很好的防病祛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