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鼻出血要检血常规吗

发布时间:2020-10-2360420次收听

语音内容:

鼻出血是指鼻腔粘膜血管损伤后血液自前鼻孔或者口腔流出。鼻出血的病因比较多,通常有鼻腔外伤、鼻黏膜损伤,鼻腔肿物、鼻中隔偏曲、血液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等。鼻出血患者就医后首先检查鼻腔进行止血治疗,然后需要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鼻腔黏膜干燥,急性鼻炎鼻塞粘膜充血,用力擤鼻涕导致鼻黏膜血管破裂出血,通常出血量少,能够自行止血,只要避免再次擤鼻涕等刺激因素,1周之后鼻黏膜可自行修复。如果鼻出血量比较大,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出血原因。如果是血液系统疾病全身症状的鼻部表现,必要时需要行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所以说鼻出血需要检查血常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吹空调会不会流鼻血
吹空调确实容易流鼻血,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因为夏天的时候吹空调,最主要是起制冷的作用,夏天往往经常下雨,天气比较潮湿,所以吹空调一般也不会流鼻血。到了冬天的时候,因为天气比较干燥,即便不吹空调,因为干燥寒冷的空气刺激,鼻子黏膜就容易破了,容易出血。如果因为室内的寒冷,会开空调,开了空调以后热风刺激的,是对空气起加温作用,但同时因为吹空调可能鼻子干的会更厉害,本身天气就干燥再吹空调,干燥会更厉害,所以吹了空调以后,因为干燥刺激的鼻黏膜就会充血、会结痂,这时候可能不注意就会流血。很多人不注意就流血,或者是因为揉鼻子、打喷嚏会流血,认为是吹空调导致的,其实确实有关系,但不是直接关系,更多的是因为干燥导致的。所以在吹空调的时候,用点加湿器,就可能避免因为单纯吹空调导致的鼻腔黏膜的干燥出血。
语音时长 01:19

2021-07-09

97845次收听

01:54
流鼻血会遗传吗
流鼻血跟遗传没有直接关系。流鼻血在局部的原因主要是鼻腔、鼻窦以及鼻咽部的病变所造成鼻出血。鼻腔的病变主要是由于鼻中隔前下方的毛细血管网破裂,以及鼻咽部的静脉丛血管网破裂所引起的。还有鼻腔的血管瘤,鼻腔的恶性肿瘤包括鼻腔、鼻窦的癌症,鼻咽部的恶性肿瘤等都会引起鼻出血。在于青少年咽部的纤维血管瘤,经常是以少量鼻出血为首要表现。所以当鼻出血的时候,一定不要遗漏了恶性肿瘤的诊断。另外,鼻出血也和全身的疾病有关,如血液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
02:08
老是流鼻血是白血病吗
老是流鼻血可以怀疑是白血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做一个全身的全面的检查。但是流鼻血不止只有白血病一种疾病可以引起,鼻腔的血管破裂,包括鼻腔前部的静脉丛,以及鼻腔后部的静脉丛血管网破裂以后,都可以引起鼻出血。还有鼻腔的良性肿瘤同样也可以造成反复的鼻出血。青少年鼻咽部的纤维血管瘤,可以少量多次的出现鼻出血,任何年龄段的人反复鼻腔出血都不能除外有鼻咽癌的可能,还有就是全身性的贫血,以及血小板减少、紫癫或者肾病等。所以鼻出血是很多种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不能单一考虑是血液病。
02:30
右侧鼻子出血是癌症吗
右侧鼻子出血绝大多数不是癌症。鼻子出血的原因很多,癌症并不是常见的原因。鼻子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鼻腔黏膜的破损或者小血管破损出血导致的,比如天气干燥的时候,或者有的人有高血压,长期用抗凝药等等,都会导致鼻腔黏膜的出血。少部分人是因为凝血功能不好导致的,比如血小板减少,或者特殊的地中海贫血等等。鼻腔肿瘤会导致鼻子出血,但是非常少,由于鼻腔的恶性肿瘤本身比较少,再一个鼻腔的恶性肿瘤首发症状大多数不是鼻子出血,更多是鼻子堵、不通气、嗅觉减退、视力异常、双眼、面部的肿胀等。
鼻出血需要止血吗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轻者可表现为涕中带血或涕中有淡粉色血性分泌物,重者可由于剧烈的鼻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通常轻者表现涕中带血的患者,无需局部的止血处理,可以用一些油剂型滴鼻剂和生理盐水灌洗鼻腔,保证鼻腔清洁和湿润,往往出血部位可以自行愈合。除这种轻症鼻出血之外的各类鼻出血患者,均需要局部的止血治疗。在出血期,首先建议经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鼻腔,寻找出血点,在明确出血点之后,应采取电凝止血。如果不具备内镜诊疗的条件,建议采用指压止血法或者鼻腔填塞止血法。电凝止血法主要用于出血点明确的患者,但注意电凝功率不要过大,通常建议使用双极电凝,在出血剧烈的情况下,直接烧灼出血点,不仅止血困难,且持续烧灼,会造成局部的组织过度损伤。所以建议先用减充血剂棉片局部压迫止血,或先在出血点周围烧灼,等到出血减缓后再封闭血管的断端。指压止血法适用于鼻腔前部的出血,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用手按压出血侧的鼻翼或者压紧双侧鼻翼,10~15分钟,同时让患者吐出口内的血液,避免误吸。鼻腔填塞法,包括前鼻孔填塞和后鼻孔填塞,前鼻孔填塞适用于内镜检查找不到出血点或者没有内镜诊疗条件的应急止血,而后鼻孔填塞由于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大,同时有可能引起鼻中隔溃疡、穿孔,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或采取血管结扎术或血管栓塞术等替代疗法。
语音时长 03:07

2020-11-02

58018次收听

鼻出血要怎么办
在遭遇到外伤后会有鼻出血症状,全身性疾病出现后同样会导致鼻出血现象,长时间鼻出血没有缓解,会造成营养不良,此时应该使用指压止血法、压迫填塞法,可以达到止血的作用,避免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鼻出血要挂什么科
鼻出血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鼻腔粘膜血管损伤出血。鼻出血主要是由于鼻腔黏膜干燥、糜烂引起的。有一部分是鼻腔肿瘤等引起的鼻出血。还有一部分是由于高血压、血小板减少,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导致的。鼻出血首先需要挂耳鼻喉科,进行前鼻镜、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必要时行鼻部CT、电子鼻咽喉镜等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出血原因,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采取不同的止血方式,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止血完毕,分析病因,如果是鼻腔因素导致需要在耳鼻喉科进一步治疗;如果是有高血压需要再到心内科就诊,如果是血液系统疾病导致需要到血液科就诊;如果是外伤颅底骨折导致鼻出血,需要到脑外科就诊。
语音时长 01:19

2020-10-23

59962次收听

鼻出血血管破裂是怎么回事
鼻出血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鼻腔粘膜血管损伤出血。鼻腔内空间不规则,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侧鼻腔,每侧鼻腔由上中下鼻甲分隔为上中下鼻道和总鼻道,鼻腔空间虽然狭窄,但是鼻黏膜表面积相对较大,血运丰富。鼻腔是呼吸的通道,受到寒冷、干燥空气刺激、急性鼻炎用力擤鼻涕、挖鼻等因素容易损伤鼻黏膜,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很容易使血管破裂导致鼻出血。鼻腔内肿物继发感染也可使鼻腔粘膜血管破裂出血。外伤也可使鼻腔粘膜血管破裂导致鼻出血,外伤颅底骨折损伤筛板颅内出血可从鼻腔流出。绝大多数的鼻出血是鼻腔内血管破裂导致鼻出血,有少部分是由口咽部或者上呼吸道血液逆行至鼻腔从前鼻孔流出。
语音时长 01:16

2020-10-23

56681次收听

如何有效的预防鼻出血
频繁鼻出血对于维持人的身体健康状态十分不利,所以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来预防鼻出血症状。比如治疗鼻腔疾病以及做好鼻腔湿润工作等。同时还要注意鼻腔卫生工作。比如改掉抠鼻孔等不良习惯。
01:59
经常流鼻血是白血病吗
多数情况下鼻出血还是由于一些其他因素造成的,像局部原因的鼻腔干燥或者是鼻炎引起鼻出血,也有一部分是由于高血压,血压升高以后,黏膜局部的血管压力增高,造成鼻出血。也有一些外伤的原因,如鼻外伤以后鼻出血,还有就是鼻中隔偏曲,偏曲这一侧的黏膜容易干燥,干燥以后就容易出血,这是一些局部的原因。一些个别的肿瘤性疾病,由于肿瘤血管扩张,扩张以后在清洗鼻腔或者是擤鼻的时候就会有血管破裂出血,这种原因相对比较少见。像白血病等血液病或者一些特殊的免疫性疾病,也会造成鼻出血。但是这些都需要医生进行专科诊治。
鼻外伤的原因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鼻外伤的原因可能是鼻子受到撞击、运动时出现外伤、跌倒时面部朝下等。具体分析如下:
鼻出血手术治疗方法
鼻出血的治疗方式是非常多的,首先需要确定病因才行,去医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治疗的方案。烧灼法、瘢痕形成法、粘膜下剥离等都是可以治疗鼻出血的,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才可以消除病因,达到治愈的效果。
小孩流鼻血原因
小孩流鼻血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流鼻血分两种可能,一个是鼻子本身的问题,一个是鼻子之外的问题。多数的孩子是鼻子之内,鼻子之外的问题比如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还有一些再生障碍性疾病,都会导致鼻粘膜出血之后不容易治,这比较严重。需要到医生那里去进行鉴定,才能够决定怎么治疗。一般轻的鼻子内的问题,有的小孩鼻黏膜比较脆弱,有的时候一些干燥,或者小孩自己去抠鼻子,局部造成损伤之后出现流鼻血的情况。有些像慢性的鼻炎,或过敏性的鼻炎都容易造成鼻子出血,轻的时候在家里可以用无菌棉球,局部进行按压,止血,如果止血之后反复出现,要到医院检查,是不是有鼻粘膜大面积的破溃,需要局部进行处理,之后会缓解孩子的出血情况。
语音时长 01:30

2019-04-04

60395次收听

02:26
小孩流鼻血的原因有哪些
小孩流鼻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小孩流鼻血主要有两种原因,其一是鼻子内的问题,其二是鼻子外的问题。小孩流鼻血多数的孩子是由于鼻子内的问题,鼻子外的问题有出血性疾病,再生障碍性疾病等,都会导致鼻粘膜出血,比较严重,不易治疗。小孩流鼻血需到医院进行检查,决定治疗手段。鼻子内流鼻血的原因主要有:小孩鼻黏膜脆弱,干燥,或经常抠鼻子等,局部造成损伤后流鼻血。慢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都易造成鼻出血,较轻症状可以用无菌棉球,局部按压,止血。
鼻子出血的止血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鼻子出血的止血方法有调整姿势、轻柔清理、喷洒血管收缩剂、轻压止血、加湿空气等。如果鼻子出血持续时间较长、频繁发作或无法自行停止,建议尽快就医并咨询医生的建议。具体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