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肺部淋巴结肿大不大严重

发布时间:2021-12-3055695次收听

语音内容:

肺部淋巴结肿大应该指肺门淋巴结肿大或者纵隔淋巴结肿大。病情是否严重取决于具体病因。

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是炎症导致,如细菌感染,无需特殊处理,病情不严重。恶性肿瘤也会导致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病情比较严重。

良性的肺部淋巴结肿大,一般是细菌感染引起,给予抗生素治疗,肺部淋巴结会逐渐减小。

恶性疾病所引起,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定是否是由于肺部恶性肿瘤或恶性淋巴瘤等疾病引起。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就会相对好一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2:28
肺门及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怎么消肿
肺门及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怎么消肿,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病因对症治疗,才能消肿。肺部及纵隔区域淋巴组织比较丰富,当出现该区域淋巴结肿大,需要结合患者的其他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感染性疾病,如肺部细菌性感染或者肺结核等疾病引起,属于良性病变。细菌性感染引起,需要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如青霉素类的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呋辛等;肺结核引起,要进行抗痨治疗;肿瘤性疾病引起,尽快通过病理检查,找到病灶原因,根据病理结果进行手术治疗、放化疗或靶向治疗。
02:51
肺部淋巴结肿大严重吗
肺部淋巴结肿大应该指肺门淋巴结肿大或者纵隔淋巴结肿大。病情是否严重取决于具体病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是炎症导致,如细菌感染,无需特殊处理,病情不严重。恶性肿瘤也会导致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病情比较严重。良性的肺部淋巴结肿大,一般是细菌感染引起,给予抗生素治疗,肺部淋巴结会逐渐减小。恶性疾病所引起,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定是否是由于肺部恶性肿瘤或恶性淋巴瘤等疾病引起。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就会相对好一些。
如何预防细菌性肺炎
预防细菌性肺炎发生,首先要定期的接种肺炎连球菌或者是五合一、六合一等相关的疫苗,其次,也要注意避免到过于寒冷或者是干燥的环境中,如有需则要做好环境预防。此外,体质较弱也是细菌性肺炎发病的主要诱因,在平时就要做好体质预防,避免与感染者长期接触。
细菌性肺炎有什么症状
细菌性肺炎是比较常见的肺炎之一,他的症状表现也是比较明显的。首先会出现发高热的现象,体温温度可能会达到39~40度左右。咳嗽咳痰也是比较典型的症状,不同的细菌咳痰的颜色症状都不同。还会出现消化道的症状,比如腹泻、恶心等等。
细菌性肺炎应该如何预防
细菌性肺炎有着很多不同的出现原因,要想达到预防的效果,在生活中必须要引起重视,首先就应该多注意休息,另外也应该注重于日常饮食的清淡,除此之外也应该尽可能保持情绪的乐观,除了这些之外,避免过敏源也同样是非常关键的。
沙门氏菌性肺炎怎么治
出现沙门氏菌性肺炎以后会对肺部造成很大的伤害,容易造成肺部感染。患者需要做好一般护理措施,及时进行治疗,可以采用止咳化痰等方法来进行诊治,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吸氧治疗。若是出现高热症状,则需要服用退热药物。为了避免沙门氏菌性肺炎的出现,需要减少吃生肉喝生水,及时除菌消毒。
细菌性肺炎多久可以好
细菌性肺炎的疗程一般以十天到两周为主。但根据病情,像年轻人的大叶性肺炎,一般一个星期、十天,最多两个星期左右,基本上患者就痊愈了。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病人,如果感染的细菌是比较耐药的,治疗时间就会延长。一定要根据病人的症状改善情况来评估患者。不能严格的说到了十天或者14天,够一个疗程了,不管病人的情况就直接停药,或是其他治疗。有的时候可能病人刚刚有所好转,马上停药之后会出现反复的情况。而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治疗时间可能就会更长。这一类病人就是适当给一些提高抵抗力的药,像胸腺肽甚至有些病人可能会用免疫球蛋白,来及时的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另外这类患者的排痰非常重要的,除了拍背排痰之外,在必要时可能会用吸痰等比较特殊的治疗办法。
语音时长 01:40

2020-02-21

64404次收听

细菌性肺炎应该如何预防
细菌性肺炎预防应多进食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牛肉、精瘦肉等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多进食富含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绿色蔬菜和水果。平时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受凉、感冒,天气变化时,尽量少到室外活动。反复肺部感染者应注射肺炎链球菌疫苗。正常健康人群,一般可以通过皮肤粘膜天然屏障,机体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将细菌拒之门外。而对于免疫低下人群,如果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肾病、肿瘤等慢性疾病。往往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细菌性肺炎发生。
语音时长 01:21

2020-02-17

54140次收听

细菌性肺炎的治疗方法哪些
细菌性肺炎的治疗分为一般性治疗和针对病原学治疗两种。一般性治疗是给予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给予化痰止咳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发热,可给予补液、退热等治疗。针对病原学的治疗包括门诊患者、无心肺疾病、无危险因素的患者,可以选用抗生素如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强力霉素等;对于门诊患者伴心肺疾病、可伴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可选用β-内酰氨类抗生素(有时可加用大环类酯类)、或抗肺炎链球菌的喹诺酮类。对于住院患者伴有心肺疾病和(或)其他危险因素的,可以选用β-内酰氨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强力霉素;对于住院患者无心肺疾病无危险因素也未入住ICU的,可选用单用阿奇霉素静脉注射,也可运用强力霉素或一种β-内酰氨类抗生素,或者运用一种抗肺炎链球菌的喹诺酮类做单一治疗;对于入住ICU的患者,可以选用β-内酰氨类抗生素,加上静脉注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静脉注射喹诺酮类。以上推荐的药物均需在当地医生指导下使用。
语音时长 01:49

2020-02-17

51760次收听

细菌性肺炎传染吗
细菌性肺炎传染。通常在人体鼻咽部有正常菌群定植,如常见的溶血和非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球菌属类、白喉杆菌等。细菌可通过高声说话、打喷嚏、咳嗽、飞沫等方式定植到上呼吸道。细菌能否进入机体内导致疾病发生,主要取决于宿主的状态和免疫功能。健康人群一般可通过皮肤的天然屏障将细菌拒之门外。对于少量细菌,正常人群可启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所以,对于健康人群,细菌性肺炎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概率非常小。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细菌容易通过机体的三道天然屏障,导致细菌肺炎发生。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病、肿瘤等慢性病,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正常人群经常熬夜劳累、精神紧张、过度节食,也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细菌性肺炎发病率。
语音时长 01:29

2020-02-17

62725次收听

02:16
为什么会得细菌性肺炎
空气当中有很多致病微生物,包括各种病毒、细菌,非典型的致病菌,支原体、衣原体。当有人呼吸道感染之后,通过飞沫传播使局部的致病微生物浓度增高,感染的几率增加,本身的抵抗力下降,使细菌在体内繁殖,引起广泛的感染。一、是本身的抵抗力下降,比如受凉、淋雨、饮酒以后。二、是一些病人有基础疾病,像慢性气管炎或糖尿病的病人,自身的抵抗力下降之后,虽是低浓度的细菌,但其自身不能把细菌杀死,使细菌在体内繁殖,引起广泛的感染。细菌性肺炎就是其中的一种,只不过致病菌是细菌。如果致病微生物是支原体、衣原体,就叫支原体或者衣原体肺炎,或者叫非典型致病菌肺炎。
02:50
细菌性肺炎严重吗
对于青壮年的肺炎,来势比较凶险,高热、寒颤或者血象非常高,面积也比较大,但实际因为感染的是肺炎链球菌,耐药力比较低,抗生素治疗基本有效。而且其本身基础抵抗力比较好,并不会严重。老年人,特别是有基础疾病,像慢性气管炎、糖尿病,长期卧床的病人本身抵抗力很差。这类病人的排痰能力也非常差,痰液不能完全排出来会引起病人的不适,甚至二氧化碳排不出来会引起呼吸衰竭。同时因为痰里面有大量细菌,还会继续繁殖引起肺部的感染迁延不愈。对于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的和长期卧床的病人,甚至没有发热,只有轻微的食欲差,乏力,少量的痰都会有生命危险。预后主要和自身的抵抗力、年龄、用药及时与否有关。
02:29
细菌性肺炎会传染吗
细菌性肺炎也好,其他的肺炎也好,只要是呼吸道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都是会传染的,它的传染途径主要是我们咳嗽或者是说打喷嚏的时候一些飞沫,另外一个就是病人咳出来的痰液里面也有大量的细菌,随地吐痰,使局部的细菌的浓度明显增高,这时自身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就会发病。所以不管是各种肺炎,还是各种的呼吸道的感染,都是传染的,但是它的传染和我们说的结核甲流这一类烈性传染病还是有区别的,但是我们还是一定要注意做好自身的保护,避免大范围的交叉感染,特别在冬季,因为我们在一个比较密闭的房间里面,这感染的几率就更大一些。
细菌性肺炎会传染吗
细菌性肺炎是由细菌所引起的肺炎。通常急骤起病,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及胸痛为特征。大叶性肺炎不具有传染性。肺炎链球菌是寄居在口腔及鼻咽部的一种正常菌群,带菌率随年龄、季节及免疫状态的变化而有差异,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为带菌状态不发病。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时,比如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等诱因下,有毒力的肺炎链球菌入侵人体而致病。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力是由于它的高分子多糖体的夹膜对肺组织的侵袭作用,引起肺泡壁水肿,肺泡内浆液渗出,引起咳嗽咳痰等症状。肺炎链球菌除引起肺炎外,少数可发生菌血症或感染性休克,老年人及婴幼儿的病情尤为严重。所以预防大叶性肺炎主要是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
语音时长 01:30

2019-10-17

61414次收听

为什么会得细菌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是因为某些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对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发病的原因主要是身体的免疫力下降,以及吸入了大量的细菌或者是病原菌。要想预防细菌性肺炎,可以考虑注射疫苗,再就是要多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