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遗神经痛能自愈吗
发布时间:2021-05-1080261次收听
语音内容:
后遗神经痛之类的疾病,一般是对于40岁以下的患者进行前期抗病毒的治疗的话,是可以自愈的。
一般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由于神经自我修复能力特别差,一般是很难自行痊愈的,所以一旦发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患者症状比较轻微的话,也是可以治愈的。
如果症状很严重的话,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食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来解决治疗,也是可以通过中医针灸按摩的方式来进行改善的,平时的时候也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一定要避免长时间的熬夜,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一个改善疾病的目的。
语音内容:
后遗神经痛之类的疾病,一般是对于40岁以下的患者进行前期抗病毒的治疗的话,是可以自愈的。
一般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由于神经自我修复能力特别差,一般是很难自行痊愈的,所以一旦发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患者症状比较轻微的话,也是可以治愈的。
如果症状很严重的话,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食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来解决治疗,也是可以通过中医针灸按摩的方式来进行改善的,平时的时候也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一定要避免长时间的熬夜,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一个改善疾病的目的。
相关推荐
神经微创手术成功率大吗
神经微创手术成功率通常较高,具体与手术类型、病灶位置及患者个体差异有关。神经微创手术主要包括椎间孔镜术、神经内镜术等方式,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三叉神经痛等疾病。
后背神经痛怎么治疗
神经痛应该吃什么药
01:43
牙神经痛怎么回事
牙神经痛是由于牙齿有龋洞,有牙周病,还有过度磨损,使口腔里面的细菌进入牙齿的内部,引起牙齿内部的牙神经发炎,使渗出增多,压力增大。牙神经的四周都是由坚硬的牙体组织所包围的,当它的压力得不到释放,压力无露出口时,就会出现很剧烈的疼痛。所以应该及时到口腔科就诊,医生会在牙面上钻一个洞,使牙齿内部的牙髓的炎症,充分从钻洞引流出来,那么自然就缓解了压力,不再压迫牙髓,所以疼痛就得到缓解。
治疗神经痛的药有哪些
治疗神经痛的药很多,抑制神经传导药物、改善循环药物、营养神经药物、松弛肌张力药物等都可以,主要就是对症处理,根据具体的情况治疗,一定要谨遵医嘱。大部分的神经痛是需要吃药的,但是由于有些情况可能和情绪相关,自身情绪调整了以后,症状可能会消失,这些患者的疼痛会自愈的。
偏头疼能根治好吗
坐骨神经痛能根治吗
坐骨神经痛有哪些症状
坐骨神经痛最主要的症状就是沿着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这是最明显的症状,坐骨神经的分布区域位于腰骶部、臀部、下肢大腿的后侧,小腿的后外侧还有足背部,病人首先会感觉沿着坐骨神经的分布区域的疼痛。第二个症状是,如果神经痛是属于神经根性的疼痛,腹压增加的时候,比如咳嗽打喷嚏,有一些病人会有便秘的症状,会解大便的时候使劲,所有导致腹压增加的情况都会导致疼痛加重,这也是它的一个表现。第三个表现就是坐骨神经痛。有一个直腿抬高试验,就是平躺在床上,伸直腿抬高的时候,患者腿不能高于70度,一般都是低于70度的。如果高于70度,就会出现明显的疼痛,还有坐骨神经牵拉的症状。第四个就是坐骨神经痛的下肢,长时间的坐骨神经痛会导致营养缺失,患者会感觉到皮肤感觉的障碍,有一些麻木,还有一些肌肉力量的减弱,会出现肌肉力量减弱或者是无力,比较严重的情况会出现瘫痪。
01:32
三叉神经痛针灸哪些穴位
三叉神经痛根据疼痛的部位,选择针灸的位置,不能针灸同样的穴位。一、疼痛位于上颌支,会选择鼻翼旁边的穴位,如迎香穴、四白穴、颧髎穴、上关穴。二、疼痛位于下颌支,会选择地仓穴、大迎穴、夹车穴、翳风穴。三、疼痛位于眼支,选择攒竹穴、阳白穴、头维穴、率谷穴。四、疼痛位于远端,选择合谷穴、足三里、内庭穴、解析穴。辨证治疗时,三叉神经痛是由风寒或风热引起,可选择针灸风池穴。气滞血瘀引起,可针灸太冲穴、血海穴等。
01:39
三叉神经痛平时注意什么
三叉神经痛首先要注意的是饮食,保暖,情绪控制,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对于患者来说,咀嚼食物即可引起疼痛,尽量吃一些比较软、比较好咀嚼的东西。患者应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如过寒的、过热的食物,辣椒、生姜、芥末等。避免刺激患者打喷嚏,导致剧烈的疼痛。三叉神经痛在冬季高发可能就是由受寒引起,保暖也很重要。患者还需要注意情绪,不能大喜大悲,所有不良情绪均会刺激患者,诱发三叉神经痛。患者平时应规律作息,提高抵抗力。
02:11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坐骨神经痛最主要的症状就是沿着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坐骨神经分布于腰骶部、臀部、下肢大腿的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背部。患者感觉疼痛沿坐骨神经区域分布。如果坐骨神经痛属于神经根性疼痛,腹压增加时,部分病人会有便秘的症状,解大便时使劲,导致腹压增加,疼痛加重。直腿抬高试验时,坐骨神经痛患者的腿不能高于70度,如果高于70度,就会出现明显疼痛,以及坐骨神经牵拉症状。长时间坐骨神经痛会导致营养缺失,患者感到下肢皮肤感觉障碍,出现肌肉力量减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