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蛲虫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传染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28次浏览

关键词: #外阴 #症状

外阴蛲虫病是由蛲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典型症状为夜间外阴及肛门瘙痒,可能伴随睡眠障碍或皮肤抓痕。治疗需药物驱虫结合环境消毒,家庭成员需同步治疗以防交叉感染。

1.症状表现

外阴蛲虫病最显著的特征是夜间剧烈瘙痒,因雌虫夜间在肛周产卵刺激皮肤。儿童可能出现磨牙、尿床或注意力不集中,成人可观察到外阴部红斑或继发细菌感染。部分患者粪便中可见白色线状成虫,长度约1厘米。

2.诊断方法

透明胶带粘贴法是最常用诊断手段,晨起排便前用胶带粘取肛周皮肤,显微镜下可见虫卵。连续检测3天阳性率可达90%。血常规可能显示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升高,但非特异性指标。

3.药物治疗方案

阿苯达唑400mg顿服,2周后重复1次,可杀灭成虫和幼虫。甲苯咪唑100mg口服,连用3天,对虫卵也有抑制作用。局部瘙痒可用氧化锌软膏涂抹,继发感染者需加用莫匹罗星软膏。

4.环境处理要点

患者内衣裤需沸水煮烫10分钟,床单被套每周更换消毒。家庭所有成员应同时接受治疗,宠物需进行驱虫处理。玩具、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用75%酒精每日擦拭。

5.预防复发措施

饭前便后必须用肥皂洗手至少20秒,儿童需修剪指甲避免虫卵藏匿。患病期间避免游泳等公共水域活动,家庭成员分用毛巾浴巾。幼儿园等集体机构发现病例需全面消杀。

外阴蛲虫病虽不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完成驱虫治疗后需连续3周复查胶带试验,阴性方可确认治愈。持续瘙痒超过2周或出现化脓性皮炎,需皮肤科排除其他病因。保持居家环境干燥通风,对预防再感染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