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感染性腹泻主要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典型症状包括水样便、腹痛、发热,治疗需补液防脱水并针对性用药。
1. 感染性腹泻常见症状
水样便每日超过3次是典型表现,可能伴随腹部绞痛或阵发性疼痛。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常引发低至中度发热,细菌性痢疾可能出现39℃以上高热。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尤其儿童易因脱水导致精神萎靡、尿量减少。
2. 病原体分类与致病特点
病毒性腹泻多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引起,粪便呈蛋花汤样。细菌性腹泻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粪便可能带黏液或血丝。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痢疾会导致果酱样便,病程较长。
3. 针对性治疗方案
补液是首要措施,口服补液盐(ORS)每腹泻一次补充500ml。细菌感染可用诺氟沙星、阿奇霉素或头孢克肟,寄生虫感染需甲硝唑或替硝唑。蒙脱石散可吸附毒素,益生菌如双歧杆菌能恢复肠道菌群。
4. 饮食与生活管理
发病期选择低渣饮食,米汤、苹果泥、蒸蛋羹减轻肠道负担。避免牛奶、高糖及油腻食物。便后需用肥皂洗手,餐具煮沸消毒,儿童患者隔离至症状消失72小时。
感染性腹泻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治疗,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或意识模糊应立即就医。预防重点在于饮食卫生,生熟食分开处理,饮用水煮沸后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