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症状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癔症(分离转换性障碍)主要表现为无器质性基础的躯体症状或心理功能分离,常见症状包括运动障碍、感觉缺失、抽搐发作及情感爆发。症状具有突发性、戏剧性和可暗示性特点,需与器质性疾病鉴别。
1. 运动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肢体瘫痪、步态异常或震颤,瘫痪多表现为单肢或偏侧,但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部分患者呈现奇特行走姿势,如拖行步态,但肌力正常。运动障碍常与心理冲突相关,症状可因注意力转移暂时消失。
2. 感觉功能障碍
典型表现为手套样或袜套样感觉缺失,与神经解剖分布不符。突发性失明、耳聋较常见,但瞳孔对光反射正常,耳蜗电图无异常。感觉症状往往在睡眠中持续存在,区别于器质性病变。
3. 抽搐发作
癔症性抽搐需与癫痫鉴别,前者发作时意识保存,无舌咬伤或尿失禁,动作呈戏剧性挥舞,持续时间较长且能被外界干预中断。发作后无嗜睡状态,脑电图检查正常。
4. 精神症状
情感爆发表现为突然哭闹、撞头等夸张行为,具有表演色彩。可能出现假性痴呆(如童样痴呆)或界限性遗忘,遗忘内容常涉及创伤事件。部分患者呈现附体体验,声称被超自然力量控制。
5. 内脏功能障碍
常见过度换气综合征,引发呼吸性碱中毒,伴手足搐搦。癔症球(咽喉部梗阻感)较多见,喉镜检查无异常。少数出现假孕症状,如腹部膨隆、停经但HCG阴性。
症状评估需排除器质性疾病,脑部MRI、EEG等检查可辅助鉴别。心理评估着重了解近期应激事件,90%患者存在明确心理诱因。急性发作期需防止自伤,环境隔离可减少症状强化。长期治疗推荐认知行为疗法,每周1次持续12-16周,配合放松训练效果更佳。症状顽固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奥氮平(2.5-5mg/日)或帕罗西汀(20mg/日),但需警惕药物依赖。
癔症症状具有文化相关性,农村地区附体症状更常见,城市多表现为躯体化障碍。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年者预后较差,早期心理干预可改善转归。家属需避免过度关注症状,保持适度关心的态度更利于康复。症状反复发作时应考虑共病抑郁症可能,需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