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怎么得的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辅助生殖技术中促排卵治疗引发的并发症,主要与激素药物刺激、个体敏感性和多卵泡发育有关。遗传因素、药物反应、多囊卵巢体质是常见诱因。
1. 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基因易感性,家族中有OHSS病史者风险更高。特定基因变异可能导致卵巢对促性腺激素反应过度,如FSHR基因多态性。这类人群需在促排前进行基因筛查。
2. 药物刺激
促排卵药物使用不当是直接诱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可能过度激活卵巢血管生长因子,如注射用尿促性素(HMG)、重组FSH(果纳芬)等药物需严格监控剂量。黄体支持阶段过量孕酮也会加重症状。
3. 多囊卵巢基础
PCOS患者更易发生中重度OHSS。这类人群卵巢内窦卵泡数量常超过12个,AMH水平偏高。促排后雌激素水平可能超过5000pg/ml,导致血管通透性急剧增加。
4. 妊娠状态
成功受孕后,内源性hCG会持续刺激卵巢。双胎妊娠者激素水平更高,约20%中重度OHSS发生在胚胎移植后8-12天。新鲜胚胎移植比冻胚移植风险高3倍。
治疗方法需根据严重程度分级:
- 轻度:口服补液盐维持电解质,高蛋白饮食(每日鸡蛋3个、鱼肉200g),穿医用弹力袜。
- 中度: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扩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如克赛0.4ml/日)预防血栓。
- 重度: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引流,静脉用多巴胺(2μg/kg/min)改善肾灌注,必要时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