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有哪些症状

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或经量异常,需结合激素治疗或手术干预。常见症状包括不规则出血、经量增多、贫血等,严重者需及时就医。
1. 不规则子宫出血
月经周期完全紊乱,出血时间不定,可能持续数周或间歇性出现。出血量时多时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大量血块。这种情况与卵巢功能失调相关,无排卵性出血占多数。建议进行基础体温测定和性激素六项检查,明确排卵功能。
2. 经期延长及经量增多
每次月经持续时间超过7天,经血量超过80ml。常见于子宫内膜增生或子宫肌瘤患者。可观察到每小时浸透一片卫生巾,夜间需更换2-3次。长期失血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建议记录月经日记,包括出血天数、使用卫生巾数量。
3. 突破性出血
在服用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期间,出现非预期阴道出血。多发生在用药初期,与体内激素水平波动有关。若持续3个月经周期未改善,需调整用药方案。可考虑改用含雌激素剂量更高的避孕药,或添加雌激素补充治疗。
4. 绝经后出血
停经1年后再次出现阴道出血,需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病变。约10%病例与子宫内膜癌相关。建议立即进行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必要时需做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治疗方法需根据病因选择:
激素治疗常用黄体酮、口服避孕药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和子宫切除术。饮食建议增加富含铁质的红肉、动物肝脏和深绿色蔬菜,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适度进行瑜伽、游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症状多样,及时就诊明确病因是关键。40岁以上患者出现异常出血应优先排除恶性肿瘤。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避免长期失血导致严重并发症。建议每3-6个月复查子宫内膜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