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和血管炎有什么区别

慢性荨麻疹与血管炎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慢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风团和瘙痒,通常由过敏反应或免疫异常引起;血管炎则涉及血管壁炎症,可能伴随紫癜、溃疡或器官损害。
慢性荨麻疹多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有关,属于Ⅰ型超敏反应,常见诱因包括食物、药物或环境因素。血管炎则是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可能由免疫复合物沉积、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引发,病理表现为血管壁中性粒细胞浸润或纤维素样坏死。
慢性荨麻疹皮损为大小不等的风团,边界清晰,24小时内可自行消退且不留痕迹。血管炎皮损多为紫癜、结节或溃疡,按压不褪色,消退后可能遗留色素沉着或瘢痕,部分类型伴随网状青斑。
慢性荨麻疹极少累及内脏,偶见血管性水肿导致呼吸道不适。血管炎常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肾脏损害(如血尿)、关节疼痛或神经病变,实验室检查可见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
慢性荨麻疹病程超过6周,症状反复但预后良好。血管炎多为慢性进展性疾病,部分类型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可能危及生命,需长期免疫抑制治疗。
慢性荨麻疹以抗组胺药物为主,严重时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血管炎需根据分型选择治疗方案,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部分病例需联合血浆置换。
日常护理中,慢性荨麻疹患者需记录过敏原并避免接触,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血管炎患者应注意监测血压及肾功能,避免感染诱发病情加重。两者均需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补充维生素C以降低血管通透性,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管压力骤变。若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或血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