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路感染需要做什么检查

支原体尿路感染需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诊,主要检查项目有尿液培养、核酸扩增试验、血清学检测、药敏试验及影像学检查。
采集清洁中段尿进行支原体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该方法可明确病原体种类,但培养周期较长,通常需5-7天。需注意采样前避免使用抗菌药物,女性应避开月经期,以提高检出率。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尿液中支原体DNA,灵敏度高达90%以上,24小时内可出结果。适用于早期诊断和症状不典型者,能同时鉴别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等亚型。
通过检测血液中支原体特异性抗体辅助诊断,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但需注意与其他病原体交叉反应可能,通常作为补充检查手段,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
对培养阳性样本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指导临床用药选择。支原体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天然耐药,需重点测试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药物的敏感性,避免治疗失败。
超声或CT用于评估是否合并尿路结构异常、结石或肾积水等并发症。反复发作或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进行影像学排查,尤其适用于男性患者及妊娠期妇女。
确诊支原体尿路感染后,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憋尿及过度劳累。建议选择棉质透气内裤,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饮食上增加蔓越莓、酸奶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限制酒精及辛辣刺激物摄入。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但急性期应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