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尿路感染主要由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性生活频繁、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引起。
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占70%-95%。细菌通过尿道口逆行进入膀胱,在尿液中繁殖并引发炎症反应。其他常见致病菌还包括变形杆菌、克雷伯菌、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可能来自肠道菌群或外部环境污染。
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肿瘤压迫等导致尿液排出不畅,使细菌在尿路中滞留繁殖。梗阻可能发生在尿路的任何部位,包括肾盂、输尿管、膀胱或尿道。长期尿潴留会破坏尿路上皮防御功能,增加感染风险。
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艾滋病患者等群体免疫功能受损,对细菌的清除能力下降。妊娠期女性因激素变化导致输尿管扩张,也易发生尿路感染。老年人因免疫功能衰退,发病率明显增高。
性交时可能将阴道或肛门周围细菌带入尿道,特别是女性尿道短且直,更易发生感染。频繁性生活会增加机械刺激和细菌移位机会。使用避孕隔膜或杀精剂可能改变阴道菌群平衡,进一步增加风险。
如厕后从后向前擦拭、不及时更换卫生巾或护垫、长时间憋尿等行为都可能促进细菌滋生。穿着过紧不透气的内裤会创造潮湿环境,利于细菌繁殖。日常饮水量不足导致尿液浓缩,减弱了尿液的冲刷作用。
预防尿路感染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促进尿液冲刷作用;养成从前向后擦拭的卫生习惯;避免长时间憋尿;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勤换洗;性交后及时排尿;控制血糖平稳;绝经期女性可考虑局部雌激素治疗改善泌尿系统防御功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感染上行至肾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