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通过保持充足休息、适量补充水分、使用退热药物、局部缓解症状、就医治疗等方式干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受凉、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等原因引起。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期间需保证每日10-12小时睡眠,避免剧烈活动。卧床休息有助于减轻咽部充血及全身乏力症状,促进免疫系统修复。家长需调整室内温度至20-24摄氏度,维持50%-60%湿度,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
每日分次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总量按每公斤体重50-80毫升计算。适量摄入鲜榨果汁、米汤等流质食物,帮助稀释呼吸道分泌物。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冷饮,防止刺激咽喉加重咳嗽症状。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小儿退热栓。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作用,能缓解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家长需注意观察用药后4小时内体温变化。
咽痛可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或小儿咽扁颗粒,鼻塞可配合海盐水鼻喷剂清理鼻腔。蒸汽吸入能湿润气道,减轻黏膜水肿。咳嗽明显时可用蜂蜜水润喉,但1岁以下婴儿禁用蜂蜜以防肉毒杆菌中毒。
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呼吸急促、精神萎靡或耳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医生可能根据血常规结果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或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严重病例需住院进行氧疗或静脉输液。
日常需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橙子等水果。恢复期应逐步增加活动量,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复发概率。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饮食及排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