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引起眼底出血怎么办

高血压引起眼底出血可通过控制血压、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高血压眼底出血通常由血压波动、血管硬化、微动脉瘤破裂、凝血功能异常、糖尿病合并症等原因引起。
高血压是眼底出血的根本原因,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日常需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缬沙坦等。血压稳定后眼底出血风险显著降低。
针对急性出血可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慢性出血可口服改善微循环的羟苯磺酸钙。合并水肿时需用甘露醇脱水降压。所有药物需在眼科和心血管科医师联合指导下使用,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能封闭出血点,适用于反复出血或黄斑区出血。通过激光的热效应使病变血管闭塞,同时促进新生血管消退。治疗需分3-5次完成,每次间隔1周,术后需避免低头和剧烈咳嗽。
玻璃体切割术适用于大量出血导致玻璃体混浊的患者。手术清除积血同时可处理视网膜病变,术后需保持俯卧位1-2周。合并视网膜脱离者需联合巩膜外垫压术,使用硅胶或惰性气体填充。
每月检查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监测出血吸收情况。每3个月评估血压控制效果,及时调整降压方案。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应维持在7%以下。
高血压眼底出血患者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以下。饮食采用地中海模式,多摄入深海鱼、蓝莓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限制动物内脏和酒精。保持每日7小时睡眠,睡前用40℃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冬季注意头部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导致血管痉挛。建议使用家用血压计早晚监测,记录数值供医生参考。